教学内容:

教材22——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购物的基本常识,学会比较商品的价格以及真假伪劣等。

2.了解消费者的权益,增强学生的消费保护意识。

3.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的购物常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做文明消费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参加一次购物活动,了解基本购物知识。

2.准备部分购物场所的课件、图片等。

3.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内容。

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我和妈妈去购物

活动一:

1.课前活动:课前安排学生去商店进行一次购物活动,收集购物的基本知识,获得购物的基本常识。

2.自学教材:让学生自学,在学生明白每幅图意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购物知识。

3.组织交流:回忆自己在实际购物时是怎样做的,结合自学的知识,说说自己的做法那些是对的,那些需要改正。

4.归纳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出基本的购物常识。如:买食品时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随季节变化购买降价物品,物品的包装不同,价钱也会不同等。

 第二课时:我是聪明消费者

1.组织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去商店买东西时,应注意什么?如:买便宜好用的商品、比较商品的价格、注意文明礼貌等方面。

2.整理教室,分组。准备表演:模拟购物。

3.模拟表演:分别找几组同学进行模拟表演去商店怎样买东西。老师可指导学生:在购物时,不要忘了向售货员索要发票,如果发现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时,要及时找商店的有关人员进行调换,并出示购物发票。

4.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学解决“如果商店不同意调换怎么办?”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你或你家购买的商品,是否给或你家造成损害”,“你们都是怎样处理的”。

5.教师介绍:教师根据课前收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有关内容及消费者理赔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消费者应该享有哪些权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消费三元钱

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在自己的零花钱中,取出3元钱供活动用。

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去花这3元钱,重点解决在学生消费这3元钱时,看看谁是最聪明的消费者。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消费3元钱:组织学生去商店消费,提示学生:要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还要注意比较物品的价格、质量等。

4.交流心得:组织学生把在消费3元钱的过程中的收获填写在课本提供的“我的收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