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5岁女孩,因父母认为幼儿园小孩都有特长,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十一”前,女孩因受不了,而用手、头撞墙,手上还被撞出血。孩子的母亲想不通,只是想发掘女儿的最大特长,为她好,她怎么会这样厌恶上兴趣班?

中国的许多家长对待孩子总是报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不惜一切代价以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在许多中国家长的眼中,传统的义务教育已经满足不了让子女成为人中龙凤的需要,于是除了孩子们正常上学的时间,其余时间全部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所谓的“兴趣班”。而家长们永远也不会停下来想一想,这一切对孩子的“厚爱”,仅仅是家长们的意志,孩子们是否需要,又是否消受得起呢?

“读书———考试——— 读书”的中国式教育,已经过多地压制了孩子们的天性,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而在童年时期的灌输兴趣,比之中国式教育的负面影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扼杀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是对孩子最为残忍的教育,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教育。教育部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就是对这种情况进行校正,希望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们。可悲的是,这些还给孩子们的时间,被父母变本加厉地利用起来培养孩子的兴趣。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对此无法过多地责怪这些父母,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些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父母无私的爱,只是这份“厚爱”却不是孩子们能够消受的,也不是他们愿意要的。爱孩子无可厚非,只是在给予他们爱的时候,先要知道孩子们在每一个时期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千万不要再做“揠苗助长”的傻事。

上一辈的人心中总有着许多未实现的梦想,因为那时的条件限制,家里兄弟姊妹多,又大多经济能力有限。如今赶上了好时代,手头有钱了,又过了实现这些梦想的年纪,父母便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是这样,于是不惜重金助孩子们实现梦想,将孩子送进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时,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横空出世。然而这些不一定就是孩子们想要的,一个5岁的小孩,他的梦想是什么?或许就是一袋糖果、一个布娃娃、一次在旋转木马上尽情的欢笑。

话说回来,对孩子从小进行近乎灌输式的兴趣教育,就真的能让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吗?恰恰相反,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如果以剥夺他们玩耍的时间进行兴趣教育,不但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反而促生他们厌恶的心理,什么美术、音乐、书法、舞蹈只会成为他们心中的魔鬼。这样的做法是典型的揠苗助长,要知道贝多芬、达芬奇绝对不是兴趣班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