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初冬雾中、雾后的景象是美丽的,认识初冬季节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

3.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下雾时和雾散以后的景象及北方初冬的一些特征。难点是能通过雾中、雾后景物的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思路:

1.抓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本文的记叙顺序是先介绍了下雾时候的景象,接下来写的是雾散以后的景象。理清这个顺序,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来学习,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为背诵打下基础。可在初读课文时设问:课文的哪一句直接写大雾,哪一句直接写雾散了?根据这两句话,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来学习。也可以不划分,直接引导学生:咱们先看看下雾时的景象是什么样的。直分两部分。

2.是作者观察的顺序,不论写雾中还是雾后的景象,作者的观察顺序是很清楚的,即由远及近。教学中,要通过理解词语,观察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明确这个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3.抓对比,通过雾中、雾后景物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抓住同一景物在雾中和雾后的不同,来体会大雾神奇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具体可抓住“望不见→望得见”“看不清→看得清”“不耀眼→射出光芒”等词语,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望不见了?为什么又望得见了?也可以设问:说说雾中和雾后,下面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塔、小山、田野、树林、太阳)

4.抓特点,把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课文中除了介绍“塔、小山……”等景物之外,还介绍了“大雾、庄稼收完了,收白菜了”,以及柿子红,落叶黄,松柏绿,这些都显示出北方初冬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因此,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初冬对,天气有什么变化?周围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增强感性知识。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初冬的特点。可问:还有哪些景象说明这是初冬季节?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

一、导语。

同学们,现在天气渐渐变冷,告诉我们冬天已经到来了。今天我们学习21课《初冬》(板书:21初冬)谁知道,初冬指的是什么时候,“初”是什么意思,在冬天刚到的时候,天气会有哪些变化?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学生随意说,对不符合初冬特点的及时纠正。)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初冬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