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大胆地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课堂开放而有活力,温婉而不失激情。

一、关注学情,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

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很有特点,既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又有课外的延伸。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阅读提示入手“读一读,看看阅读提示中都提示了哪些内容?”。这样,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真正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关注教材资源,进行了合理的挖掘和利用。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在解决重难点“鲁本为了实现他心中的愿望,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时,教师抓住一条主线,巧妙的利用了教材中出现的相关的数量词,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语文问题”,通过找数量词,找联系,品读语段等环节,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促进了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从而,使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鲁本回报母爱的迫切心情和付出的巨大的艰辛。

三、关注个性差异,创设语言情境,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

新课标中提到,在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这个案例中,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朗读指导。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尤其是指导朗读“鲁本和收麻袋的工人之间的对话”时,改变了以往的对朗读技巧上的指导和范读。而是创设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关注了个性差异,随着情感逐步升华,表达出具有个性的读书感受,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升华感情。

教师的精神饱满,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时刻感染着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的语言有些琐碎,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的时间,激起学生更多的行为活动和情感体验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