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情况简介:

蒋仪,小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

邮政编码:214401;联系电话:0510——6517727

内容摘要:

本文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鼓励学生自己尝试,、鼓励学生自己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学习,并不断向教师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发现、尝试、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同时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行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是一个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做到努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机会,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鼓励学生自己发现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而我们教师更多的是替学生“包办”了。例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从原来的直接出示,让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转变为教师演示推导过程,学生依然死记结论套公式; 教师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沿着一条路走的思想依然是“包办”。为此我注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我表扬了这两位学生能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让学生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我再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我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