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定期的家长经验分享。

当代家长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也积累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让他们做主角来介绍个人的育儿经验。与其他家长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心得。对于其他家长来说,经验鲜活,方法具体,易于移植。

7、培训式的座谈会。

班级中常常会有一些家长对于教育孩子某一方面上缺乏经验,此时就可以采取一种培训式的座谈会。

二、做好召开座谈会的准备工作

1、按照问题的类型选择不同需要的家长来参加活动。

在一次座谈会中,选择的家长要是不同类型、不同观念、不同学历水平层次的,孩子在园的发展也处于不同水平阶段……因为不同层次的人员在一起讨论同一个话题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共享。

2、重视日常对家长性格和各个方面信息的收集。

教师在平日家长来接送孩子时、家访或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时、家长开放日时注意观察每位家长的行为表现。孩子入园前的登记表、平日里家长填写的问卷等都可以成为教师了解家长的信息来源。

3、要围绕话题专门收集有效信息。

①孩子信息的收集。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在园的表现,并且要定时或连续地观察,并进行照相、摄像或文字记录,然后对此记录进行分析,对于不能解释的问题可以请教专家或对此有所研究的同伴。

②话题内容的信息收集。关于此话题的内容要广泛地收集和了解,储备关于此话题的观点和策略,以备与家长谈话中能够更好地互动。

③家长信息的收集。了解家长的性格和观点是怎样的,同时,要注意家长是否是同单位的,有否忌讳的。

4、早发信息。

事先将座谈的主题告知家长,这样可以让家长们准备得更加充分。

5、人数的控制。人数的限制是保证每位参与的家长都有发言的机会。

三、掌握组织座谈会的技巧

年轻教师不仅对于话题的确定感到比较困难。在过程中对于家长生成的话题更感到难于驾驭。

为了避免此种困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教师开始的说明和交代很重要。

一次围绕一个话题才可以深入。教师在开始时,需简明扼要地交待话题,突出重点。这样能够保证座谈会在开始时就聚焦在中心话题上。

2、过程中的聚焦和结束时的总结很重要。

教师在全程都要起到聚焦主题的作用。如果有家长转移到其他话题时,可以及时进入:“××家长,我们可以下次再座谈此话题!”家长虽然围绕中心话题区交流,但也难免内容零散杂乱,就需要教师从中给予一些提炼和概括,尤其是那些教师认可的相对正确的观点,需要提纲挈领地总结一下,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也表明教师的态度,帮助大家获得一些聚焦的认识。对于一些有异议的观点,教师也可提出。引发大家讨论和质疑,从不同角度阐述,这也是帮助大家达成一些认识。对于个别对幼儿园、班级、老师工作有质疑的家长,可及时在此利用家长的资源,借“家长之口”,利用家长之间的交谈,以及老师的说明,帮助家长了解事实并理解我们的做法。

3、教师要树立自信。

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树立自信,用专业知识和幼儿情况的反馈说服家长,给予家长合适的教育策略,让家长感受到与教师交流是会有收获的。教师如果能力有限,不会概括、提炼时。可以将讨论的话题进行罗列,突出重点或重复他人的观点。切忌在说话的时候,让家长感到教师的自信心不足。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