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既可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又能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

3. 选择生活中的知识内容,注意多元文化的吸引。如:认识蔬菜,可在活动区中分菜,捡菜,还可进行简单的蔬菜拼盘、造型。可让幼儿认识邻国的国旗,准备些介绍世界名胜,著名风光的图片等。

4. 选择内容要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使孩子想玩,会玩。例如:小班幼儿的娃娃家,生活区中有舀米、喂饭;运动区中有送货等带有表演或角色性质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在自我表现和发展的同时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中班可选些锻炼技能(剪、贴、捏)、探索知识、培养智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的内容。大班应选择难度略高的或较精致的技能锻炼内容,并注意选择培养幼儿意志力,注意力,独立性,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内容。

(三) 注重活动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但是我们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区角材料更换的时间不合理,有的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投放的材料只求丰富,针对性不够,投放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相对忽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

为了更好的使个别化教育落在实处,我们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大胆尝试,探讨在材料投放上注意些什么、以怎样的方式投放等,引导幼儿尽情地进行主题活动外的更深的探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了尝试,使得活动材料的投放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

首先,投放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参与活动,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例如,让小班孩子学习扣揿钮,单用衣服练习显得太枯燥了,老师想出了做毛毛虫的方法,让孩子一节一节地扣揿钮,孩子在这些憨态可爱的毛毛虫诱惑下很高兴地练习起来了,没多久,人人都会扣揿钮了。有些材料除了老师来准备以外,也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的作品为范例,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并在活动中互相竞争提高能力,手工区剪下的花边等,老师收集起来既可作为下次活动的材料,表演区各种手剪纸偶头饰都是孩子自己创作的作品,调动了每个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