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骨髓储量少,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趋化性及其酶活性低下,从而使任何局部感染有向全身扩散的危险。新生儿的单核/巨噬细胞、补体系统及自然杀伤 (NK)细胞和淋巴细胞激活杀伤(LAK)细胞细胞毒性的水平有限,即使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2(IL-12)/IL-15诱导,其水平仍低于成人。脐血 (CB)中的树突状细胞(DC)在支持T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应答中的作用不如成人的DC,这可能是细胞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共同刺激/粘附分子及活化标志的表达减少所致。如在培养物中增加有丝分裂原浓度或DC数量,或加入γ干扰素(IFN-γ),可使新生儿的DC功能得以部分恢复。

新生儿NK细胞功能低下,其细胞毒性仅为成人的50%,这与新生儿仅50%NK细胞为CD56+的事实相一致,而成人NK细胞几乎全是CD56+,只有CD56+细胞才具细胞毒性。此外,与成人不同,IFN对新生儿NK细胞细胞毒性的增强作用十分微弱。

上述资料表明,新生儿先天免疫的主要组成细胞的功能低下,但由于上述研究主要局限于DB标本,而非健康新生儿的外周血细胞,因此难以区分上述结果是胎儿发育不全还是围产期应激所致。重要的是需弄清新生儿的先天免疫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达到成人样的功能,及这种有限的先天免疫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的潜在生理作用。

新生儿的T细胞应答

从新生儿易感的病毒谱中有力地提示,低弱的T细胞应答限制了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体外检测发现,大多数人的CB cD4+/CD8+T细胞中存在CD45RA+“幼稚”表型,与成熟的效应T细胞相比,幼稚型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的激发需要更长的时间。新生儿 T细胞激活时CD40配体活化标志也减少,CD28共同信号与TCR结合所产生的对同种抗原的正常应答、增殖应答的增强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均提示,新生儿T 细胞具有正常的能力,但应答阈值改变。虽从转录水平上见到对有丝分裂原刺激而产生的正常细胞因子应答,但CB t细胞中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L-12和IL-15的mR-NA半衰期仅为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BMC)的1/3。这种转录后调节受AUF-1等易变性调节蛋白的诱导,AUF-1能与mRNA的3′非翻译区的重复序列结合并逾期迅速降解,从而减低新生儿细胞因子的生物效应。因此需要增强对新生儿T细胞适当而持久的活化作用。

幼婴的免疫力和免疫接种

现已公认,新生儿T细胞具有免疫活性,但一般情况下其分化倾向Th2型,这种倾向空间是妊娠时的Th2细胞因子环境所致,还是抗原递呈细胞(APC)与 T细胞相互作用的改变引起,迄今仍不清楚。动物和人的T细胞体外试验表明,T细胞致敏时存在的IL-4,足以抑制幼稚型T细胞表达IL-12Rβ2链,因此即使存在IL-12,仍可使T细胞倾向Th2应答。人γδT细胞、NK1.1+T细胞和碱性粒细胞能产生大量IL-4,而新生儿和成人的活化的幼稚型T 细胞也可产生大量IL-4。然而在T细胞致敏时中和掉IL-4,可使幼稚型T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并通过IL-12和IFN-α的刺激作用使 IFN-γ水平大大提高,对不同趋化因子受体进行染色观察和对Th1/Th2的分布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人CB细胞中的未成熟/Th2表型T细胞的极化现象。

体内T细胞研究主要依靠动物模型,诱导幼鼠产生Th1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需要特殊的免疫接种方法,即用驱动 Th1的佐剂或活的复制性抗原,但其主要的局限性是对新生儿的反应原性和潜在毒性。复制能力与Th1/CTL诱导间的相关性提示,复制性抗原(如DNA疫苗)能增强APC的活化水平。按照该观点,在去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的小鼠中,感染流感病毒的DC细胞仍可诱导CTL应答,无需任何 CD4+T细胞。将抗体与DC上的CD40交联可模拟这种CTL诱导。DC细胞表现为3种状态:(1)失活的;(2)活化且能刺激CD4+细胞的;(3)超活化的、即使在无CD4+T细胞时仍能刺激CD8+T细胞。这可能是新生儿和成人DC充分活化所需的阈值不同。

虽可测出婴儿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感染的CTL应答,但仍低于成人的应答水平。这一作用是重要的,因为抗不同表位的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的增加率与CD4+和CD8+细胞数较高有关,这可使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的体内病毒负荷降低,并延缓HIV感染的进程。因此,对特定的新型小儿疫苗,应评价其诱导新生儿强烈CTL应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