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和谐发展为主题,认真学习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落实《小学管理规程》、《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创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关键,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以培植“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特色为突破,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唱响“聚精会神抓教学、求真务实谋发展”的主旋律,巩固和扩大“队伍争一流,质量再攻坚,管理创特色,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成果,不断丰富学校内涵,营造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品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底蕴深厚、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家长向往、社会公认的现代教育名校。

二、工作目标

我们将坚持以精神支撑发展、以目标凝聚人心、以制度规范行为、以细节落实常规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县教育局2008年的工作中心,继续通过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创新”、“形象塑造”、“特色构建”、“硬件支撑”等五大发展策略,巩固深化我校的“学校管理精致年”、 “教师队伍建设年”、“教育质量推进年”活动成果。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攻坚”意识,理清思路,扬长治短地寻求新的突破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以打好教学质量翻身仗为第一要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通过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施行,夯实常规工作管理,确保过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快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步伐;推进办学特色建设成果,办好第三届“校园民俗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整体构建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努力实现“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市先进教工之家、县教学管理先进校、市、县两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等创建目标,为把我校打造成“学生成才、教师成名、学校发展、人民满意”的窗口学校、品牌学校而努力。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规范过程,建立精细化的校本管理机制

这学期,我们将继续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品牌、向管理要声誉”的理念,继续深化“学校管理精致年”活动,不断继续完善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通过不断完善操作程序,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服务发展大局,提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

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三位一体”学校管理体制。校务会在决策过程中,将始终坚持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利益出发,凡涉及学校的重大事项、教工利益等须公开、须走民主程序、须依法依规办的,坚持程序不走样、标准要求不降低,努力交出“干事创业”和“干净廉洁”两份满意的答卷;继续坚持每周行政工作例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才干,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做到有议而决,有决而行;坚持学校行政领导轮流值日制度,值日领导对全天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使每天的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决策与执行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精细化”的管理特色:学校发展的科学规划凸显一个 “精”字,学校管理落实一个“细”字,教师管理力求一个“励”字,常规管理坚持一个“实”字,学生的教育体现一个“活”字,营造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规范过程管理,严肃工作纪律。以优化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研究、指导、服务”和“督查、评价、管理”的双轨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和实施我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干部失误诫勉制度》和《行政挂钩年级工作考核办法》、《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等考核、评价和激励管理规范,实施“钢性+人文”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不偏离轨道,对日常工作纪律的遵守和检查落实,对教学事故的分类鉴定、明晰责任等,建立一定的处理原则和方式,兑现奖惩,真正把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以此强化学校的内部管理,使管理出质量、出效益,同时,通过规范管理,引导践行,促使制度内化成为广大教职员工的行为习惯,积淀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和精神,营造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形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本所在。因此,努力构筑我校教育发展的人才高地,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一抓学习,在理想信念、业务发展上成为教师的引路人;二抓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党政合力;三抓廉洁,树立领导廉政形象。领导班子要始终与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要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要继续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充电”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纯洁教风,优化校风。

加强学校党支部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党员把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同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坚持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完善,实现自我提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把符合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进一步抓好党建工作。

抓好管理团队建设。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通过强化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行政班子的执行力。行政干部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着眼提高服务水平;要以身作则,讲学习、比奉献,强师德、练师能,充分发挥中坚作用;要强化责任意识,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克服粗放型管理和畏难丧志的情绪;要认真负责,敢担责任,不提交矛盾,不包衍问题,把集体的决定执行到底、落实到位,不变调、不走样,确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要顾大局,识大体,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不但要能定位,而且还能补位,分工不分家;要勤政务实,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抓得准,抓得实,一抓到底见成效;要探究用新的方式、方法、思路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提高管理的绩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的借鉴、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每个行政人员都要以身作则,蹲好一个“点”、带好一条“线”,把平凡的工作做细、做实、做精、做好,使自己成为教师师德的榜样、教学工作的带头人、教育业务的引导者,确保整个行政班子成为“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充满活力,有序运行”、“务实、创新、高效、和谐”的干部队伍,唱好“同一首歌”,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加强对群团组织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落实教代会职权;坚持校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积极推进教职工民主治校;关心教职工生活,凝聚办学合力;加强年段、教研组和谐团队建设,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凝聚教师的力量,一心一意为学校的发展发光发热。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继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树立“学校为教师创造环境,教师为学校创造价值”的理念,着力做到“两个突出”:

(1)突出师德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围绕“知荣明耻师为范”教育主题,更新观念,扎实开展“从教为人民用真情,执教为学生用真爱”、“践行‘三平’精神,深化‘三爱’教育”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强烈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确立宽容豁达、严谨治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廉洁从教的师表风范,形成坦荡做人、实在做事的工作作风,保持朴实、科学、争先的良好工作心态与积极的工作热情,营造“爱校如家、校兴我荣、校衰我耻、质量攻坚”的校本氛围和质量观念;坚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自觉遵守 “教师职业道德八要八不要”条例,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关爱学生,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去引导学生,以身作则,自觉垂范,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渊博的文化知识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做到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而不感情用事,严格要求学生而不粗暴对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而不歧视学生,加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形成一个凝心聚力、提升质量的良好氛围,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结合评选“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德育工作者”与“优秀班主任”,开展“学好身边人、做好身边事”的“学先进,增动力;比先进,找差距;赶先进,定措施”活动,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利用学校的网站和校报《学苑》,及时报道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典型人物,大力弘扬先进、激励后进,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教育教学上质量推波助澜。

(2)突出教师专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我县关于“三优”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时刻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教师的有效发展带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通过实施“优秀教师”的培养工程,按照“典型引路,岗位锻炼,成果检验、评估考核”的培养工作思路,抓好培养培训的实施工作;启动“优秀班主任”培养工程,遵循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三原则”,加强班主任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积极创新班主任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建立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和能力;继续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积极的课题研究来实现骨干教师的“六好指标”:①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好心得体会;②写一篇教案,上一堂好课;③评好一堂课,写出教育笔记;④出一张学科试卷,完成好质量分析;⑤掌握一种课件制作和使用方法,独立制作一部好课件;⑥撰写一篇好的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进行交流或讲话;进一步落实骨干教师结对活动,依托骨干教师的优势,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专业引领等有效途径,发挥他们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把“三优”培养工程落到实处。

要引导教师把加强师德修养作为首要任务,把专业发展作为自己谋生和发展事业的最重要法宝。继续实施教师读书行动计划、专业成长规划,建立专业成长档案,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业务起点,分别建立起步型、经验型、骨干型、研究型的团队,制定相应培养计划,让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不同类型的教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研训的氛围,要求青年教师自定目标、自加压力、自找措施,促进自主发展,力争早日进入骨干教师行列,培养后备力量;积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在职进修机会,鼓励老师进行学历进修。

(三)彰显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加强特色建设,是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有效渠道,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示学校亮点的重要手段。

1、推进校本活动,彰显学校特色建设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在“弘扬闽南文化,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市“十一五”立项科研课题研究的支撑下,已形成我校的特色板块,赢得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将继续施展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课外活动来丰富特色建设的特色建设五大策略,继续普及国学和民俗文化的教学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积极稳妥地开展好校本活动,提供展示平台,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第三届校园民俗文化节”扩大影响,塑造特色品牌,彰显办学特色。

2、注重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特色建设

继续对市立项校本课程“弘扬闽南民俗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文化”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加大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调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与教材编写,通过教研组组织开展研讨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研究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各位老师做好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研究,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为课题研究的总结做好理论支撑,形成实验报告,达到用课题引领、提升教科研的实效性。本学期,将组织教研组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对县立项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来进一步丰富“弘扬闽南民俗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文化”的课题内涵,要求参与实验的老师做好自己的实践研究,努力通过课堂教学与日常工作中运用、反思,以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促进特色建设质量的提升。

(四)德育为首,拓宽教育资源,稳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观念,坚持“夯实基础、立足建设、创新方式、务求实效”的工作理念,继续抓实德育常规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切实提高德育质量。

1、锻造德育队伍,完善管理网络

结合“三优”培养工程,积极推广德育导师制,通过抓学习、建制度、搞活动、严奖惩等方式,教育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

定期召开德育研讨会、班主任工作例会、班队工作研讨会、德育导师座谈会,交流、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探讨工作方法,研究工作策略,通过举行“用爱心呵护生命,让生命教育进课堂”教师演讲比赛、“生命教育主题实践班会课案例评选”等活动,促进德育常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认真执行《班队工作手册》,充分发挥晨会、班队、思品三块阵地的育人功能。班主任要对两周内晨周会预先作好安排,分解、落实学校各月份的教育要点,把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和组织建设,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为学生、班级服务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让班级焕发生命活力。

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优争先的表彰机制,加强德育工作评估,尤其是加大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加强德育过程性资料的建设,针对每月教育重点进行调研,及时填写反馈表格,便于总体把握。

2、丰富活动载体,构建育人机制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继续深入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争当文明学生” 、“迎奥运,促和谐”等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和实践活动,坚持“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童谣唱响荣辱观”等符合青少年特点、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提倡、鼓励体验式、实践性的教育活动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以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状出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开展“心手相牵”、“雏鹰争章”、“扶贫助残”、“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回归自然,体验生活,组织夏令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工厂企业、社区、家庭调查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道德教育。

(2)抓实学生养成教育,创建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以争创市、县两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为契机,创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机制,积极推进德育生活化,确立强烈的生本意识,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建立健全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档案,加大对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的教育力度,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活动,营造“立文明礼仪,扬文明校风,创文明班组,做文明师生”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德育的功效。

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做好校风校貌“四化”、“五有”、“六不”、“七无”建设。“五个一”:即组织学生看一部反映文明礼仪的专题教育片、写一篇感想文章、出一期专题黑板报(橱窗)、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队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等。“四化”:即学校育人环境基本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五有”:即校容校貌做到:有绿化、美化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有校园净化、绿化责任区和文明礼仪监督岗;有醒目的宣传标语和校风、校训、校歌、校徽,学生《守则》、《规范》、《师德规范》,中外名人画像上墙并有合理的布置;有符合要求的升国旗设施和升国旗制度;有“一廊(画廊)”、“二报(板报、黑板报)”、“四室(校史室、荣誉室、广播室、图书室)”、“一栏(读报栏)”等教育阵地和使用制度。“六不”:即学生做到“不吸烟、不赌博、不说脏话、考试不作弊、不乱涂乱画、不浪费粮食”。“七无”:即校园环境得到净化,教职工责任心和师生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做到:校内无果皮纸屑、无痰迹污水、无脏物刻痕、无淫秽书画物品流传、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师生违法犯罪。

(3)加强课间文化建设,创建快乐校园。以2008年奥运会、农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广泛开展以“快乐健身,我为奥运加油”、“迎接农运会,争做文明泉州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推广、普及校园集体舞和集体游戏、课间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快乐健身活动。继续按“课间活动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坚持明理与导行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学生文明休息、快乐健身。组建“艺术团”、“俱乐部”等学生社团,拓宽活动渠道,构建读书节、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游戏节,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把学校建成规范、有序、和谐、平安的学习乐园和活力校园。

(4)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继续深化“国学与闽南民间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民俗文化走廊”、“石雕精品园”、“民俗艺术团”、“民俗文化节”建设活动,整体构建校园文化特色,在文化建设上抓品位。从学校文化到班级文化,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从制度文化到自主文化,构建立体式文化平台,力求做到:班级文化专题化、环境文化生动化、课程文化个性化、社团文化系列化。

(5)开展生命主题教育,创建和谐校园。要关注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德育新内容,继续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要围绕教育中心和重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心怀感恩,天天行动”为主题的“六个一”系列活动,学校心灵放飞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整理归纳,给予疏导,使学生不仅能重视身体健康,学会自我保护,还要做到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

(6)凸显科技教育成果,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继续举办“校园科技活动周”,拓展科普活动的内涵,使科技教育达到经常化、普及化、制度化、深入化的目标,凸显“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的创建成果;继续实施科技教育、环保教育、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按照“主体发展,参与实践,创造研究”的活动模式,以普及为先导,广播科技火种,把科技课引入课堂,形成以科技活动吸引人、培养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人人关心科技活动的局面,构成均衡的良性发展。

(7)推进生态教育,彰显省“绿色学校”创建成果。继续推进生态教育的普及与落实。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环保知识视野,做到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精心组织开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爱鸟周、植树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教育日活动,宣传环保科普知识,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及“环保、节能、减排”征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生态文明等良好品质。

3、加强德育科研,推进改革创新

德育的显著特征是渗透与感染,贯穿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加强各科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益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育方式,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体现三维目标。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从制度上、机制上强化课题研究工作,激发教师自觉、主动搞科研的积极性。建立学科课程教育平台,把德育贯穿、渗透、结合在所有学科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市级课题“小学思品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为重点,注重关注后进生、学困生、单亲儿童、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建立互助互帮“手拉手”活动,落实帮扶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鼓励教师申请立项课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推进“心手相牵·我们一起成长”科研课题的开展,充分发挥教科研的指导作用,凸显 “心手相牵”国际项目福建省实验学校的创建成果。

4、整合德育力量,深化社会功效

主动争取相关职能职能部门抓好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续发挥“12315” 消费维权服务点的作用,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作,开展消费维权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学校关工委和校外志愿辅导员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在帮教扶贫助学、革命传统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作用,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县家庭教育讲师团”进校讲座、家访、家长开放日(周)、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实效。

(五)立足发展,创新教学常规管理,打好质量翻身仗

通过深化“教学质量推进年”活动,牢固树立质量强校、质量取胜、质量生存、质量发展的观念,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赋予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以“七实七活”为主体的新内涵:抓实校风校纪,搞活教育活动;抓实课堂教学,搞活课外拓展;抓实工作纪律,搞活文化生活;抓实内部管理,搞活对外交流;抓实活动秩序,搞活活动创意;抓实常规过关,搞活拓展延伸;抓实补差补缺,搞活培优拔尖。落实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定目标、定要求、定措施、定责任兑现奖惩,实行校级领导、处室行政的绩效考评与毕业班教学质量捆绑制度,强化毕业班的质量窗口意识,务必打好质量翻身仗。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维护好质量生命线

全体毕业班的老师和挂钩行政应坚决遵照《2008年毕业班工作计划》,脚踏实地地做好每项工作,务必在县毕业班统一质量检测中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

抓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注重小事做细,细节做实,有效提高课堂效益;继续通过教研组活动,抓集体备课,并坚持做到时间保证、质量保证,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全员参与。集体备课时要作教材分析、要讲教学设计,要通过有效的备课活动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下段、下教研组行政随时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并给予总体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管理,行政人员将定期听课、检查学生作业,严肃检查的过程、结果及通报制度,强化督查评估力度,切实有效地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各科教学质量实现较大的突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将把教学管理的重心放在课堂上,致力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倡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师生之间融洽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做到6个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教学效果实现4个到位,即参与程度、个性化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到位,要扎实日常教学,提高常态质量。学校领导要坚持跟踪听课和推门听课制度,通过走进课堂了解教师备课情况,了解教情和学情等情况,分析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课堂上的主要因素,找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有力措施。

提高作业的实效性。改革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将重点抓好精心设计作业一环,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作业的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要求教师坚决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完善作业、练习的设计与批改;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与难度,反对机械重复地布置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作业。坚持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的培优补差措施落实到位,提高优秀率、合格率,降低不及格率。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讲究补差的方式、方法,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特别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把家长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

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各教研组要统一组织每次单元检测,加强集体研究,通过检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不断改进教和学的方法,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考核,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将加强对教师“六认真”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做到期初组织询查,中间集中调研,期末集体复查,通过对常规工作的经常性调控,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倡导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之重任,应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因势利导合理满足。特别是我校学困生面积大、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群体面广,教师更应关注这些特殊群体,对他们要倾注爱心,时常关心。尤其对一些性情孤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心灵放飞室”的作用,对他们给予科学的疏导和辅导,更要维护他们的自尊,让学生享受赞许、享受成功。

(2)打造书香校园。以开展创建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为契机,把创建活动同“打造书香校园,提升生命质量” 健康阅读系列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全面推行学生作品上墙,全面建立班级“图书角”,提倡学生自带图书到校,实现同班、同年级学生之间资源共享,让学生拥有充分的阅读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优秀读物,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总结阅读体会与经验。在校内、年级内、班内广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本学期拟开展多种读书竞赛活动,评选“阅读之星和书香班级”等活动,为“好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全面落实课前三分钟“美文颂读”活动,定期开展读书周、 读书节、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引导学生“颂国学、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曲”,增强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努力营造“有诗、有画、有书、有乐”的诗意校园。继续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假期”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去实验、去调查、去探究、去发现,并将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互相渗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研究、在快乐中进步。

(3)加强课程管理。开展丰富的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开展多项有益师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加强“阳光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运动水平。艺术教育要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加强素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教育质量。劳动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出发,加强学生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劝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意识,凸显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的创建成果。除了学校组织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外,各教研组每学期应至少开展一次有创意、有实效的本学科活动,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能搭设平台,以促进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

(4)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改进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方案,引导教师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

(五)丰厚内涵,提升教科研文化,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三年显特色”与教研工作五年规划“名师工程年”的思路,加强市立项校本课程“弘扬闽南文化、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研究”课题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地方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的研究,夯实校本培训、教研级文化建设等常规活动与制度,加强课题实施管理的过程,有条不紊地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成长的道路迈进。

1、继续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促进校本教研走向生活化

进一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探索”的主题研讨活动,使之成为教研组的常规建设活动;要侧重于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与实例分析,大小组教研突出以下问题的研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如何减负,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如何提高培优辅差的实效性。加强校本教研,在教研组开展“课堂观察、教学反思、同伴交流”活动,深化教研组文化建设。开展教研组常规教学课堂研讨课,要求每个教研组各推出一节常规课,按三大教研组分别在大组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及时把教案及教后反思发布在学校博客网站上,教研组每位成员均在网上进行评课交流,扩大研讨时空,充分利用博客网站的教研平台功效,建构良好的合作机制。

加强教研组活动过程性管理,逐步完善教研活动制度。建立完善的常规管理台帐,做好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过程性数据。教研室人员要加强过程跟踪,做好教研组开展活动的指导工作,并了解教研组的活动开展情况,使我校教育科研真正上一个新台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拓宽教学研究渠道,切实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新课程教育教学通识理论学习与新教材的分析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教材的特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信息技术培训为龙头项目,重点放在课件制作提高水平与博客网站的管理上,要求教师人人都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博客平台的案例反思随笔每月都要保质地达到规定的数量;以读书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书屋的阵地作用,撰写读书心得,开展读书交流,让书香伴真正随教师成长,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体系和管理方法,促使教师队伍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化,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继续构建三大平台,强势推进校本研究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以骨干教师的成长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将继续开展骨干教师论坛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的研讨,确保“同伴互助”结对互帮活动取得实效。继续构建三大平台:

(1)学习平台: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形成组织学习的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继续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师进阅览室学习,双周一次的教研组学习,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及时在校园网上发布推荐文章、学习体会。

(2)实践平台: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一堂好课”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堂实践来提高教师新课程实践水平,如教师全员实践课、新教师的帮带课、青年教师借班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专题观摩课等。实施“学课—备课—说课—议课—上课—评课”的操作流程,上课教师写好说课稿,年级组教师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并在学校主页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着力打磨每一节课,提高实践课的效能。

(3)反思交流平台:要大力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继而转化为课题来研究。组织一些常规性的学术沙龙,指导教师定期在教师博客上发布自己的教学反思,努力构建多向互动的校本交流平台。

4、及时总结教科研成果,加强成果推广工作

积极组织和指导教师及时总结成功的实验经验,撰写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教育刊物投稿。建立和健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率,使多数教师逐步成为富有时代特色的科研型、创造型、专家学者型的新型教师。

(六)倡导健康、文明习惯,构建和谐、平安的学习乐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的重要保证。坚持依法治校,以普法为载体,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小学生生命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为依托,以保一方平安为目的,巩固我校综治稳定成果,实现“五无”工作目标,创建省级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1、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构建和谐校园

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网络,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健全和落实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岗位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健全值日行政、值日长、值日教师和督导员为主体的安全管理模式,坚持采用安全问题“首问制”,认真对每天的教育教学常规进行视导检查,加大对上下楼梯、中午到校、课间活动的管理和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坚决跟踪到底,整改到位;建立梅山村学生的接送点名制度,确保每个同学安全到校,安全回家;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各类事故或灾害应急预案及责任事故追究制度,同时,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确保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2、加大安全宣传、管理力度,实行安全无缝隙管理

继续深入开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班会主题活动和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对学生进行应急教育、自救互救、自我防范及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宣传橱窗、班级板报、校园网络、手抄报、征文活动、图片展览等阵地,开展交通安全常识、“远离毒品、关爱生命”、防火、防电、防盗、防拐、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加大对学校公共设施安全的检查整改力度,不断完善安全的教学环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实行学生在校安全无缝隙管理,确保了学校安全零事故的良好态势,为学校的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

3、诚实遵规,文明出行,创建省级交通安全示范校

交通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我校将以创建省级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示范校为契机,本着“多一分防范,少一分危险”,“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原则和精神,定期与螺城交警中队联合举办交通安全事故教育图片展和交通法规教育讲座,开展系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了对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禁止末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上路、到校,坚决杜绝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让交通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个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七)规范管理,服务发展,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继续坚持立足长远、着眼现实、合理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快“四个配套”工程的建设步伐;以“提高服务品位”为指导,把师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改进服务质量,为教育教学提供后勤保证,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1、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深化财务管理工作

学校财务部门要严格遵守财经制度和纪律,按“收支两条线”的要求,严格执行“一费制”政策,加强学校收费管理;严格落实“价格服务进校园”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费的社会监督网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报支手续;严格执行重要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并公开操作,提高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制度规定,对大宗物品的采购实行议价制度,增加采购环节的阳光作业,防止和杜绝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2、强化校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

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管好用好学校的财力、物力,完善校产管理;建立实物台帐,做到购物入库有登记造册,借出、领用分门别类登记办理手续;加强校物、校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做到物尽其用,重点抓好节水节电工作,强化文印管理工作,降低耗材费用;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的管理,规范绿化带管理、保养;加强电教器材、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专用教室的管理工作,班级和各活动馆室财产指定专人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开源节流,增加必要的添置,优化日常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3、多方努力,完善教学配套建设

我们将多方努力,继续在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合理规划、循序渐进、立足长远、着眼现实,满足基本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塑胶跑道、多功能活动厅、民俗民间文化馆的建设,努力加快科技活动室、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等配套建设步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为优越的办学条件。

四、各周工作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