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和谐发展为主题,认真学习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落实《小学管理规程》、《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创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关键,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以培植“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特色为突破,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唱响“聚精会神抓教学、求真务实谋发展”的主旋律,巩固和扩大“队伍争一流,质量再攻坚,管理创特色,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成果,不断丰富学校内涵,营造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品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底蕴深厚、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家长向往、社会公认的现代教育名校。

二、工作目标

我们将坚持以精神支撑发展、以目标凝聚人心、以制度规范行为、以细节落实常规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县教育局2008年的工作中心,继续通过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创新”、“形象塑造”、“特色构建”、“硬件支撑”等五大发展策略,巩固深化我校的“学校管理精致年”、 “教师队伍建设年”、“教育质量推进年”活动成果。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攻坚”意识,理清思路,扬长治短地寻求新的突破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以打好教学质量翻身仗为第一要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通过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施行,夯实常规工作管理,确保过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快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步伐;推进办学特色建设成果,办好第三届“校园民俗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整体构建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努力实现“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市先进教工之家、县教学管理先进校、市、县两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等创建目标,为把我校打造成“学生成才、教师成名、学校发展、人民满意”的窗口学校、品牌学校而努力。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规范过程,建立精细化的校本管理机制

这学期,我们将继续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品牌、向管理要声誉”的理念,继续深化“学校管理精致年”活动,不断继续完善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通过不断完善操作程序,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服务发展大局,提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

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三位一体”学校管理体制。校务会在决策过程中,将始终坚持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利益出发,凡涉及学校的重大事项、教工利益等须公开、须走民主程序、须依法依规办的,坚持程序不走样、标准要求不降低,努力交出“干事创业”和“干净廉洁”两份满意的答卷;继续坚持每周行政工作例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每个领导成员的才干,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做到有议而决,有决而行;坚持学校行政领导轮流值日制度,值日领导对全天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使每天的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决策与执行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精细化”的管理特色:学校发展的科学规划凸显一个 “精”字,学校管理落实一个“细”字,教师管理力求一个“励”字,常规管理坚持一个“实”字,学生的教育体现一个“活”字,营造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规范过程管理,严肃工作纪律。以优化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研究、指导、服务”和“督查、评价、管理”的双轨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和实施我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干部失误诫勉制度》和《行政挂钩年级工作考核办法》、《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等考核、评价和激励管理规范,实施“钢性+人文”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不偏离轨道,对日常工作纪律的遵守和检查落实,对教学事故的分类鉴定、明晰责任等,建立一定的处理原则和方式,兑现奖惩,真正把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以此强化学校的内部管理,使管理出质量、出效益,同时,通过规范管理,引导践行,促使制度内化成为广大教职员工的行为习惯,积淀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和精神,营造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形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本所在。因此,努力构筑我校教育发展的人才高地,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一抓学习,在理想信念、业务发展上成为教师的引路人;二抓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党政合力;三抓廉洁,树立领导廉政形象。领导班子要始终与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要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要继续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充电”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纯洁教风,优化校风。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