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比较的学习方法,对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理论来指导,增强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价值态度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学习共产党人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本课重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自学导引提纲

本课结构

一、邓小平生平

二、邓小平理论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

导课:有人说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可以说这三位中国历史时期重要的伟人,使我们迎来的崭新的时代,前面我们学习了孙中的思想,毛泽东理论,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邓小平的世界。

不光是中国人民要记住邓小平,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出现了邓小平之“恋”,下面我们就来看几幅图片

【PPT】

师:(邓小平曾经七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被该周刊评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同学们注意观察图片上的年代,想想他入选的理由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邓小平的生平

【PPT】

师:(在家人眼里,邓小平是一位普通、可爱的老人,我们通过这些照片也可以寻找到这个小个子伟人的慈祥之处。)

【PPT】

师:(邓小平出生在四川广安县,年轻时期的他曾到法国留学,回国后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所带领的军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中的重要一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邓小平曾三次被打倒,但是他却三次又重新站了起来,被西方媒体誉为“打不倒的小个子伟人”。)

师: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这个小个子身上体现了坚强而又智慧的光芒。

了解了邓小平的身平之后,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思想世界,可以说邓小平理论不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影响着世界,那么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

【PPT】

一、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2)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左”倾错误。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问题设置1]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

想一想: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形成过程

A、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的12月召开

2、内容:

破旧

立新

思想路线

批判“两个凡是”

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路线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B、形成——十二大到十三大

1、背景:

(1)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

2、主要内容:

(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问题设置2]

材料一: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材料三: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

根据材料回答:80年代的邓小平还提出了哪些重大的理论?

(提示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3、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

(2)十三大(1987)——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

[问题设置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深化:——南巡讲话、十四大

[问题设置4]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 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南巡之旅的?

2、《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南巡讲话有何意义?

1、南巡讲话

(1)背景:1992年初,中国改革走到了关键时期,人们对是否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

(2)意义:①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2、十四大(1992)——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正式确立:——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三个代表思想

一、提出条件:

(1)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主要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作用:

(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特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5、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

三、科学发展观

(一)提出:

1.2003年7月, 首次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2.2003年10月,中共 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3.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4.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二)回答的主要问题

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三)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是对中国社会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绿色“ ”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总结: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的回答:

解答问题

邓 小 平 理 论

“三 个 代 表”

相 互 关 系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一 脉 相 承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不动摇;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与 时 俱 进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引领中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