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郭必凤

鲁迅称赞幼儿说:“幼儿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在许多成人看来,这只是幼儿的想象。但在幼儿看来,万物都有灵性与生命,都有情绪与情感。这是幼儿特有的思维与逻辑,也就是心理学中讲的幼儿的泛灵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幼儿的泛灵心理对其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下面是教师利用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规范其行为习惯的两则故事。

故事一:送拖鞋回家

一天,午睡时间到了,幼儿纷纷换好了拖鞋准备上床,鞋架前面的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幼儿换下来的鞋子。教师见状,没有像以往那样忙着整理,而是对着幼儿说:“孩子们,你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过来,一个个认真地竖起耳朵听到底有什么声音,结果什么也没有听到,便用惊诧的眼睛看着教师。教师故作神秘地说:“老师听到鞋子在哭,它在对我说:‘送我回家! ’ 可它的家在哪里呢?”幼儿的眼光一下又集中到了教师身上,教师用手指了一下鞋架说:“鞋子的家在这里呀!”幼儿一听,纷纷把鞋子放到了鞋架上。

第二天换鞋时,教师特别留意幼儿的表现。结果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把换下来的鞋子送回鞋架,只有逍逍和另一个幼儿的鞋没有送回去。教师对逍逍说:”逍逍,你的鞋子在叫你呢?”逍逍一声不响地拿起他的鞋子放到鞋架上。教师又问道:“逍逍,你的鞋子叫你干什么呢?”逍逍说:“它对我说,逍逍,我不愿意在这里,我要回家,你赶快把我送回家!”教师一听,暗自高兴。

故事二:给鞋找朋友

幼儿穿着拖鞋来到了翻斗乐,他们看都不看地毯边上的小脚印,纷纷用脚一甩,顿时拖鞋满天飞,没有一双鞋是在一起的。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我又听到鞋子在哭了,它们很不高兴。”幼儿呆呆地看着教师。教师又说:“因为它们找不到好朋友了,如果你们缺少好朋友,会高兴吗?”幼儿摇摇头。“那么,老师请小朋友帮鞋子找朋友。”幼儿找到了自己的拖鞋然后整整齐齐地把鞋放在地毯边上。

第二天,幼儿又要上地毯活动了。只见他们把脱下的鞋子整齐地放在地毯边的小脚印上。只见到瑞瑞手捧着拖鞋小心翼翼地跑过来,把手中的鞋子轻轻地放在脚印上。教师问他:“为什么要把鞋捧在手里呢?”他回答说:“我要给它找朋友!”

过了几天,又到了午睡时间。班上年龄最小的幼儿文文把自己换下的鞋放好以后,看到地板上还有一双换下来的鞋没放好,就走到教师面前,用稚嫩的声音说:“它哭了,它哭了。”“谁哭了?”教师问。“鞋子找不到朋友,找不到家, 它哭了。”“那怎么办呢?””我给它找朋友,送它回家。”说着便把这双鞋放到了鞋架上。没想到平时做什么事都大大咧咧的文文竟然也关心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事,教师看了会心地笑了,对文文说:“鞋子说,谢谢小哥哥把我送回了家。”文文眯起眼笑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