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小学校园孩子们经常传唱一些灰色搞笑童谣。这些不良文化在校园占据一席之地,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要想抵制灰色童谣,光靠简单的批评、禁止不行,必须有内容积极向上、格律琅琅上口、形式活泼多样,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教材的校园新童谣,去武装、教育、熏陶学生。

近几年,我们编写了“爱国教育篇、行为规范篇、少儿教育篇、基本常识篇、社会公德篇、开拓创新篇”新童谣共300多首,并结集出版了一本校本教材—《校园新童谣》;印制 了4套童谣标语;编排了一套童谣游戏;谱写了70首童谣歌曲;今年暑假期间河南省影视集团还要在我校开机拍摄二十集少儿电视连续剧—《校园新童谣》。我们搞的“用童谣为学生开辟健康成长通道”的课题研究受到了省教育厅,团中央少工委的盛赞,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一、不良文化侵袭校园 媒体不要推波助澜

校园本应是学习知识的圣地,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殿堂,然而,当你走近学生,不难发现,一些不良文化开始在校园占据一席之地。无论在城市,在乡村的中小学校园里,孩子们会脱口而出一首首灰色搞笑童谣,有的孩子用这些灰色童谣骂玩、说笑,有的还以会得多、说得流利而骄傲自豪。

这些灰色童谣是谁编的难以考证,而现在一些报纸、网络的传播,无意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引以为戒。

例如:《大河报》在一篇《顺口溜小学校园满天飞》中就全文登出了一名7岁孩子脱口而出的灰色童谣:“今天的阳光多么灿烂,我们的学校破破烂烂,100个学生99个笨蛋,还有一个杀人犯,几个老师光吃不干,气得校长团团乱转。”

《教育时报》在一篇报道中也全文登出了“小弟弟,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咔嚓咔嚓咬死你!”等3首灰色童谣。

《平原晚报》在一篇报道中也全文登出了“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几首灰色童谣。

像以上这些不健康的童谣网络上粘贴的更多,也许记者、编辑是为了揭示校园存在的不良文化的真实现象,从而引起读者们的重视。然而,却忽视了小学生年幼无知,尚不具备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缺乏自主意识,好奇心大,模仿能力强的因素,这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灰色童谣在学生中传播极快,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因此,建议今后报纸在报道校园文化时应多报道一些好典型、好做法、好童谣、好效果,对那些灰色童谣别再全文刊登,推波助澜了。

二、民歌可能进课堂 校本课程有方向

要想抵制灰色童谣,光靠简单的批评、禁止不行,必须有内容积极向上的、格律琅琅上口的,形式活泼多样的,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教材的学生喜欢传唱的校园新童谣,才能把不良文化挤出校园。

据《平原晚报》报道:《民歌剪纸可能进中小学课堂》文中说:“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目前,传统戏剧如京剧已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文化部将积极与教育部门协商,出台相关文件,将民歌、民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童谣是在儿童间流传的形式比较简短的歌谣。二者虽有区别,但也有相同之处,都是口头传唱的歌。既然民歌可能进课堂,那么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校园新童谣理所当然地也可编成校本教材进课堂。再者,北京小学已率先把新童谣作为校本课程进校园、进课堂。我们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新童谣也是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李长春的让“八荣八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讲话精神。

开发校本教材,进行“用童谣为学生开辟健康成长通道”的课题研究,也是依据新乡市教育局的精神。2006年9月17日的《新乡日报(道德周刊)》一版刊登了一则标题为《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童谣编创普及活动》的消息。文中说:各县(区)教育局要认真组织,积极开展童谣的编创普及推广工作,要注意收集、宣传、普及校园文化的成果、典型。省教育厅将组织展示,交流。由此看来,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用童谣为学生开辟健康成长通道”的课题研究,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达到对学生从小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目的。

三、研究开发和实施过程

由于我们的目的明确、准备充分、信心十足、进展顺利。

1、购买童谣书籍,研究创作规律

我们到图书阅览室去翻阅有关童谣的书籍,到省、市12家书店购买了《儿童歌谣600首》、《365夜儿歌》、《童谣》等18本儿歌类书籍,通过对比、学习、研究,归结出童谣的创作基本规律,发现这些童谣多数是旧作的重新组合,多的是老面孔,缺的是新内容,有的已过时与当前的政策不符,有的格调低沉无聊,有的空洞缥缈,有的不切合家庭、社会、校园生活,不紧和学生教材。

通过学习研讨,我们总结出写童谣的“四要”:即一要主题突出,二要注意压韵,三要每句字数差不多,四要切合实际。每首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形式灵活多样。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编写童谣的要领,我们还自编了一首《编童谣》:“童谣民歌你多瞧,从中领悟小诀窍。留心观察身边事,比着葫芦学画瓢。每首注意要压韵,实在不行变韵脚。字数同样为最好,有时可多也可少。打开思路编童谣,赞美生活陶情操。”

2、开展“学童谣,见行动,争做文明好学生”活动

为把“用童谣为学生开辟健康成长通道”的课题搞扎实,我们自从2005年6月份就将其纳入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校本教材,在全校小学1—6年级学生中开展“学童谣,见行动,争当文明小学生”活动。低年级学生以读背如《卫生歌》“小朋友,要记清,随地吐痰不文明。吃东西,手洗净,防止传染得疫病。果皮废纸不乱扔,人人都要讲卫生。”等简单童谣为主,通过读背使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中年级学生在读背的同时,提高欣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歌》:“上课铃声响,坐好看前方。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认真做笔记,不懂举手讲。发言要积极,声音要洪亮。知识学得牢,天天都向上。”

对高年级学生重点引导学生编写童谣,通过写使学生的感知得到升华。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生的创作兴趣高了,为防止学生胡编乱造搞笑童谣,我们特意编写了一首《别胡编》:“灰色童谣你别编,奉劝学生也别传。歪曲历史侮辱人,诽谤社会惹麻烦。胡编乱造瞎拼凑,只图搞笑一时欢。一旦追查你编造,轻者认错重立案。聪明莫被聪明误,不然到时后悔晚。”从此,学生中无人再传唱灰色童谣了!

3、打开思路编童谣 赞美生活陶情操

由于童谣是在儿童间广为流传的,比较简短的歌谣,不需要音乐伴奏就能随口唱出。由于它贴近儿童生活,内容充实,合辙压韵,童趣盎然,所以孩子们非常喜欢。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校园文化是令学生产生归属感的心灵家园。一个学生离开母校后,所学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交往的同伴可能会忘记,而鲜明的校园文化却以其贯穿始终的理念和随处可见的物质呈现形成深刻烙印,不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也令母校在学生心中永远不忘。

我们所编的童谣分为爱国教育、少儿教育、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社会公德、开拓创新六部分,共计300多首,一是覆盖面广,二是形象生动,三是格律向上,四是贴近现实。

爱国教育篇中有爱中国、爱河南、爱家乡、爱学校等。从大到小都用童谣来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赞美。如《两免一补歌》“中央政策就是好,尊师重教育花苗。学校危房都拆除,国家出钱盖学校。远程教育效果好,电脑电视发各校。桌子凳子国家配,生均一套喜眉梢。杂费书费都不要,住校国家还补钞。义务教育国家管,免费上学赞党好。咱们应该好好学,长大为国立功劳。”

少儿教育篇从教孩子认数、识物、交友等方面对孩子从小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如“小朋友,握握手,排着队,向前走。不骂人,不动手,唱着歌,拍着手,咱们都是好朋友。”

行为规范篇从起床、走路、坐公交、进校、自学、上课、作业、考试、家务、寝室等,用100多首童谣涵盖了小学生日常生活、举止言行的方方面面。如“咱是同一班级,有缘聚在一起。互相关受帮助,创建和谐班级。争做文明学生,遵守校规班纪。遨游知识海洋,惜时勤奋学习。努力夯实基础,立志拼搏进取。读书看报写作,有恒方成大器。”

这些校园新童谣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格调向上。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以革命的理想信念,民族的道德风尚,基本的科学常识,教育、熏陶、引导下一代。具有鲜明的是非界限和爱憎观念,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学习什么,摒弃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少年儿童一读就知,一学就会。可以说,少年儿童只要去读、去做,在家就会成为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就会成为一个好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就会是一个好公民。童谣是在少年儿童中进行正确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教材,是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指引他们健康成长的前进路标。

4、利用报刊 大力宣传

我们编写的新童谣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早日学到这些新童谣,2005年我们把编好的童谣打印出来免费发给学生或附近的学校。自从2005年6月份,我们与新乡市教委主办的《二课堂》编辑部联合在该刊物上开设了“童谣”专栏,每期连载我们1—6首童谣。这样一来,新童谣很快在全市推广开来。获嘉县、延津县等学校来信学习交流的日益增多。

5、把童谣融于游戏、活动之中

为使童谣让学生更喜欢,易接受,我们还把童谣编写成快板书让学生溜;排成三名半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学生就连课间跳绳、做游戏也能踏着节拍哼童谣。

6、让墙壁会说话 使花草能传情

为了抵制灰色童谣侵袭校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在县教体局长李世宗,副局长袁彰林的大力支持、精心指导之下先挑选了16首童谣印制成标语,张贴在全县300多所小学的大门、校园、走廊、厕所、楼梯、教室的墙壁上,让墙壁说话,对学生进行温情提示。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都有学生负责管护,学生们自己动手制成了图文并茂、精美醒目、新颖独特的小牌子挂在上面,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美丽,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花草能传情,使学生在这如诗如画的校园里陶冶美好情操,获得丰富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大门口的标语是:“进出大门不要挤,大让小来是正理。排队出入守规矩,先来后到按顺序。平平安安上下学,相互谦让懂礼仪。”

在花卉区有一块精制的小牌子,上面写着:“花草树木有生命,遮阳花开香溢浓。绿化美化好环境,散步赏花好心情。爱护花草人称赞成,毁坏花草令人憎。”

7、结集出版 无私损献

几年的创作积淀,累积成一摞厚厚的童谣手稿,这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也是抵制灰色童谣的全部希望。

我们编写新童谣抵制灰色童谣的事经中央、省、市媒体报道后,引起领导的关注,也吸引着教育界同行的极大兴趣。当远道而来的参观者想带几本书拿回去时,令我们束手无策。在同行的要求下我们思考到自己创作的童谣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校园、本县、本市之内,要让全国的学生都受益才行。

于是我们决定整理出一本童谣集。一说要出书就有老师反对:一所乡村小学,100多名学生,因普九欠债1万多元还没还,出书,钱从何来?校长有股倔劲,他认准的路再难也要走到底。他不让学校投资一分钱,自费出书。

校长先后到河南大学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文心出版社联系,因为书号费太高而没谈成,最后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同意出版他的新童谣。但是3万多元的出版费必须先自付。他除了家里的一点薄田外,就是靠他自己的工资过活。他想:出书不是为了自己,可以使孩子们受益一辈子,这是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他一边整理书稿,一边筹钱出书,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他凑够了出书的费用。2007年6月1日,范校长的校本教材——《校园新童谣》结集出版了,并免费发给学生学习,而在他的背后除了生活的拮据外,更多的是无言的感慨。

《校园新童谣》出版后,全国各地来信、来电、来人参观学习的甚多,范校长把这些书捐赠给了全国贫困地区的学校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他希望自己的心血能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8、教授谱曲 孩子歌唱

《校园新童谣》出版不久,《大河报》就用整版篇幅报道了《清贫校长举债出版新童谣》的消息。当天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马记者、商都电视台的齐记者、上海一家文化公司的董经理、河南新闻出版的高主任、《平原晚报》的李记者等都来人采访、来电询问,郑州大学退休教授张学义亲自来到这所偏僻的滩区小学,为70首新童谣谱上曲,亲自到班里为学生教唱,给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9、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众所周知,未年人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既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又与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作为一位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耕了30多年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校长,根据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在近3年里创作出了300多首通俗易懂,积极向上,适合儿童传唱的校园新童谣,探索出一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可以说,这种校园新童谣的出现,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创举。

前一段时间,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的中小学校,学生们都传唱着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等低级、粗俗的灰色童谣。这些灰色童谣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引起了老师、家长和教育专家的担忧。与这些灰色童谣相比,范校长创作的校园新童谣不但在内容上覆盖面广,紧扣时代、贴近现实、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而且在形式上直观形象,童趣盎然、韵律优美、便于传诵。更为重要的是他把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融入到新童谣中,科学地引导孩子们形成鲜明的是非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如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在给范校长的信中说的那样:“你编写的童谣积极向上,健康乐观,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助于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德育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我们相信,这种校园新童谣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创举,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一定会成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德育教育的启蒙教材,成为规范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前进路标。

四、课程实施的效果

校本教材——《校园新童谣》刚刚出版发行,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在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1、媒体报道 成为热点

2007年9月21日,《河南科技报》用整版篇幅,套红标题《让童谣像春风一样吹拂校园》作了专题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大河报》、《平原晚报》等也都作了专题报道。

《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民台》、《河南日报》、《四川日报农村版》等13家报刊先后报道。人民网、新华网等近百家网站争相报道。其中小精灵网站还专设了“范言斌童谣专题”。如今你只要在网上点击一下“范言斌”,有关他创作的校园新童谣即可看到。

2、来人、来电、来信者应接不暇

亲自来学校参观学习,指导的有郑州大学的张教授、周口地区商水县新世纪学校的周校长、获嘉县黄堤中心校的杨校长、西刘小学的宋校长等23位领导。

3、外出交流演讲不断

因为我们所编写童谣大多是即兴而发,见啥编啥,脱口而出,文能达物,很受欢迎,所以,各地邀请校长去交流演讲的也是接二连三。

如:2007年11月9日,范校长应邀在“新乡市关工委原阳联谊会暨《校园新童谣》发行仪式”上作报告。

2007年11月13日,范校长应邀到郑州在“全省中小学校长安全教育培训班”上作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首场报告。

2007年12月12日,他应邀又在“新乡市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培训班”上作了“用童谣对学生进行安全养成教育”的专题报告。

同年,他还应邀到郑州市郑上小学给六年级学生讲了一节“打开思路编童谣,赞美生活陶情操”的观摩课……

4、科研成果早见报刊

2007年7月,他的这项科研成果被入编了《和谐河南》一书。

2007年8月,他的《用童谣为学生开辟健康成长通道》在CN刊物《新课程》第15页上发表。同年9月,又在《教育科研》上发表。(第50—51页)。

2008年2月,该成果在新乡市中小学德育优秀科研成果暨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5、教育厅长写信称赞

2007年8月14日,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看完范校长的《校园新童谣》后,还给他写了回信。蒋厅长在回信中称道:“范言斌校长,你编写的童谣积极向上,健康乐观,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助于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6、团中央领导看后赞叹

2008年10月24日上午,团中央少年部部长林青到新乡调研,在市政府3楼与到会人员座谈。范校长也应邀到会发言,还把他自费出版的《校园新童谣》和第二次修订版《校园新童谣》书稿一同当面呈交给林部长。

12月11日上午,范校长在原阳县委又和在原阳挂职调研的团中央少年部的郭峰处长单独面谈一个多小时。郭处长对他的“用童谣为学生开辟健康成长通道”的课题研究情况,和他开展的“日行一善,日争一星”活动评价甚高。

7、民政部也十分关注

5月13日上午,河南省民政厅救灾办的刘主任,受国家民政部的委托,专程到原阳县找到范校长进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采访。国家对范校长编写的新童谣十分关注,准备在中央大报上安排一个整版,作为对学生的献礼。

8《校园新童谣》要拍电视剧

今年4月21日的《东方今报》报道,根据原阳县陡门乡范滩小学校长范言斌一书《校园新童谣》将改编成二十集少儿电视连续剧——《校园新童谣》。该剧是第一部以校园师生生活为主,关注少儿健康成长教育方法的励志题材,也是首部以“故事+歌谣”的形式来讲述校园文化生活的电视连续剧。该剧以一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家里、学校、社区的日常学习生活为主线,用感人的故事,真实反映了小学生的生活,展现了目前小学生复杂的成长心理。该剧将于今年暑假在原阳开拍,并于国庆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播放。

该剧由河南省影视集团的吴广兴负责策划;编剧是孟宪明、范言斌;导演是李永民;制片主任是吉小平;主要演员都是影视圈里的知名人士。

《校园新童谣》的最大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孩子喜欢乐意传唱;规范言行,净化心灵,德育教材,全国推行。

五、[参考文献]

1、《新童谣》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4月

2、《泉水叮咚》河南文艺出版社

3、《民歌剪纸可能进中小学课堂》2008年7月31日,第24版的《平原晚报》

新乡市原阳县陡门乡 范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