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在我心中,云南一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小时候,妈妈撇下我们姐俩和爸爸,响应“六二六”指示,到云南西双版纳傣乡巡回医疗,整整一年。我爸爸不能独自带两个幼儿,就把我送到亲戚家,“颠沛流离”了一年。

在云南生活的一年,于我妈妈的人生经历,是一个熠熠生辉的亮点。她经常提起云南,对那个神秘美丽的地方充满眷恋和美好的回忆。《摩雅傣》那部电影,我们看了好多回;李惠薪医生写的小说,我们也都念了好多遍。我们家有云南带回来的竹筒、竹勺、竹椅子、孔雀毛,这在70年代的北京,都是比较罕见的东西,因为几乎没有人去云南旅游。

受妈妈影响,我从小就向往云南。我至今记得和小学同学最激烈的一次争论,就是“傣”字的发音。大家都说念,我坚持它念,因为我妈妈是这方面绝对的权威。当然,最后字典证明我是对的。

当是天意,丈夫也和云南有不解之缘。他来中国的原因,就是因为听了纳西民歌,对产生如此美妙音乐的地方充满神往,决定离开家乡,到北京学习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整整一年,他在云南采集民歌,走遍西双版纳、洪河、景颇、丽江等地,所到之处,极为偏远。村民们不要说没见过外国人,连外村人都很少见。他每到一处,都会引来全村小朋友的围观,连上厕所,都有不下50个人跟随,“像皇帝出巡一般”。

丈夫对云南少数民族了如指掌。某年,在阳朔的一个小店里,我看上一套少数民族服装,问店主是哪个民族的,店主说不清楚,可能是傈僳族的吧。随后到来的丈夫看了一眼,说这是仡佬族的。

2008年暑期,丈夫忙于奥运会工作,我带着两个孩子,和老朋友丹丹、丹丹的加拿大丈夫吉姆、儿子Hugh,一起去云南旅行两周,探访了昆明、大理、丽江。在丽江停留时间最长,以大研古镇为基地,去了玉龙雪山、观音峡、束河古镇、黑龙潭等地,策马拉市海,畅游七星水库,孩子们玩得乐而忘返。

去云南玩,旅游经验丰富的Sam已经很懂得自己观察和整理了,作文里这么写:“我和妈妈妹妹在云南度假,先去昆明,去看滇池,特别糟糕,污染很严重。然后去了大理,在苍山坐了很长很高的缆车,看见世界上最大的中国象棋棋盘。我们又去了丽江。去了观音峡,拜见了活佛,坐了小火车,还看见了瀑布。去了拉市海骑马,我骑了Harry,还骑了赛马冠军和季军。还去了玉龙雪山5580米高的地方,这里没人上去过。”

带孩子游玩,吃喝拉撒睡洗漱,都需要格外费心。我总开玩笑,带孩子出游,我是绝对得不到休息的,拉着大的,抱着小的;每天晚上孩子睡下后,还要做洗衣工。每次假期过后,我都需要另外一个假期来恢复体力。

去云南那年,儿子8岁,女儿5岁,体力上不那么耗人了,饮食方面也松快许多。在丽江,我们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在外游玩,往往找不到地方坐下来吃午饭,或者舍不得在饭馆消磨时间,就带着干粮零食凑合,晚上再找当地美食大快朵颐。在吃这一方面,我的孩子们还算让人省心,都不畏惧陌生食品,甚至乐于尝试新东东。他们喜欢丽江粑粑,儿子还喜欢臭豆腐,倒令我意外。他还喜欢纳西音乐,自作主张买了歌曲的光盘和葫芦丝。

丽江菜的确很好吃。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去了当地导游朋友的表哥开的小饭馆,儿子那天胃口大开,吃了整整10碗米饭,是他的最高纪录!

因丈夫的缘故,我们对纳西文化和文字窥见过一斑。纳西族的审美观,与汉人迥异,他们以黑和胖为美,男人称“胖金哥”,女人称“胖金妹”,在饭馆点菜,不叫“服务员”或“小姐”,而是直呼“胖金妹”。同行的丹丹在当地人眼里,是标准的美女,又胖又黑。我够黑,但太瘦,所以如果要在当地找个婆家还不那么容易。纳西文化里,女人当家,劳作挣钱,男人只需学会琴棋书画烟酒茶这七样“本事”。我们的导游朋友就是典型例子,她开着小面包车,每天带游客出去,是家里的顶梁柱。她的丈夫是一个老实的帅哥,挣钱不多,什么都听她的。

话说我女儿生来一头金色鬈发,从会走路开始,出门时经常遇到有人未经她允许就摸她的脸蛋或者揪她的头发,至少也是驻足观看,口中还叫着“真漂亮”,或者问我:“这头发是烫的吗?”好像孩子是一件展品。女儿对别人的这种围观、拉扯、品头论足很抵触,总是本能地躲避。

一天晚上,我们三个大人带着三个孩子在大研镇古城里逛店。当时情况发生得极其突然,几乎在一瞬间,女儿为躲避一双伸过来掐她脸的手(伴随“洋娃娃”的惊呼声),闪到我身后,没想到我恰好站在贯穿丽江全城的水渠边上,她毫无防备,一头栽了进去。而我们所有人事后的感觉都是——那个女人把 Miranda推进水渠里了!Sam还特别担心妹妹的脑袋磕在水渠边沿上,摔坏了。

我当时眼疾手快,一把捞出女儿来。女儿浑身湿透,放声大哭,那个女人非但毫无歉意,甚至还理直气壮——“喜欢你、看得上你,才掐你、摸你呢”,她男朋友态度比较好,道歉多次提出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我们顾不上跟他们理论,吉姆抱起Miranda就往宾馆冲。我们一路冲过如织的游人,一边跑,我一边给宾馆的前台打电话,请他们把就近的后山门打开,不然还要绕很多路才能到前门。

谢天谢地!孩子还好,没有伤,只是惊吓。也许多亏我们当天上午拜会了活佛,敬献了善心,真是佛祖保佑,重创之下,女儿居然完好无损。

对这种随意侵扰孩子身体的现象,我早已烦恼多年,儿子小时候也经常被参观、被逗耍、被乱摸。皆因他长得高大健壮,上小学后倒是没人敢动他了,那天晚上如果那女人揪了Sam的头发,落下水渠的是谁还真不好说了。

我知道写下这些文字纯属吃力不讨好,甚至会招来各种批判。但对这个现象的郁闷之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借此出书机会,郑重呼吁一下:请尊重孩子!!!

丹丹的儿子也是混血儿,也有同样的经历。他八个月以前在北京,有好几次被问到最奇怪的问题是:“这孩子是真的还假的?” 更多的时候是大手上来捏脸摸头。丹丹全家在加拿大生活多年,公共场所里会遇到喜欢孩子的成年人模仿孩子的说话口气逗孩子玩,但从未有人伸手摸孩子。

在国内,大家对一些伤害孩子的习俗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比如威胁孩子“听话!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比如成年人直接触摸耍逗陌生孩子,甚至开很过火的玩笑,并不考虑孩子被施予这一切时的感受。在美国,触碰别人的孩子,一定要征求其家长极其本人的同意,否则对方可以骚扰为由诉诸法庭;更不用提揪头发、掐脸蛋、摸身体这种明显带有侵犯性的动作。

事后将这段经历讲给朋友们听,有人将其归咎于“没文化、素质低”。不知道“文化”二字该当何解?是学业水平吗?我们遇到过的最尊重孩子的人,是在小冯的老家,她的邻居们,没有念过什么书的农民。他们总是远远地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们,从来不随意贴近问长问短说三道四。给我们开车的司机,有一天很不好意思地跑过来问我:“我实在喜欢你的小女儿,她太漂亮了,我想跟她一起照一张相,您同意吗?”

这样客气地征求意见,我当然同意了。

但更多的时候,没有人来征求我们的意见,就举着相机围追堵截,嘴里叽叽喳喳地叫着;或者随便地伸手来捏、掐、揪、摸,高声地议论,无视孩子躲闪的动作和抗拒的表情,仿佛我们是空气。

想来颇有趣的是,有些人当着我的面互相讨论“这个女人是谁?孩子的保姆吧?不太像。那是他们家的朋友,帮着带孩子的?”

去云南要注意天气

1. 云南气候宜人,很多地方一年四季都适合带着孩子去玩。但云南昆明有“四季如春,下雨如冬”的说法,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去云南,都要做好防寒防雨准备,一定要带件外套和雨具。

2. 云南的紫外线较强,需要给孩子抹上防晒霜,以防被晒伤。

3. 丽江、中甸这些地方海拔较高,以防高山反应。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

4. 云南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要告诉孩子注意环境保护、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