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培养自主性学习品质初探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束缚,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常见的是:烦琐的讲解,频繁的提问,大量的板书。正如一些人把这种种现状概括成“教师的嘴巴,学生的耳朵”或是“少数学生当演员,多数学生当观众”。这样的课堂,高耗低效,无法实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试图探索把目标教学与“自主、合作、创造”教学模式相揉合,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自主性学习品质。经过一年半的探讨,感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可行的、有效的。我的做法可以归纳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学习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主动的学习中得到知识、掌握学法、培养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目的。

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就是在充满自主、合作、创造氛围的学习化课堂里,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认知过程,实现自己可能达到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指学科知识、学习本学科的能力和发展个人的智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课堂情境与操作。

(一)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寻找师生心灵交流点。

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是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所需要的。对小学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也是学习动机最重要的心理成份。因此,我每步入课堂,总以和霭的微笑、良好的情绪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化氛围。同时,通过课前谈话、富趣味性的导语、引人人胜的电教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小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二)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使课时目标发挥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个方面的功能。

我认为,课时目标对教师而言是教学目标,起导教作用;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目标,起导学作用,而教与学的效果如何,它则发挥导测评的作用。所以,课时目标应有明确的操作性。我在帮助学生确定课时学习目标时,时常是通过“导思”唤起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将目标问题化。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有一个“扶”的过程,主要是抓好课前预习,找出本课学什么?思考课后练习题解决了没有?个人还有什么学习收获?经过一段时间,小学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从课题人手,或从课文中心句,或结合课后思考、练习,或参考语文学习辅导提出问题化的学习目标,只要教师从旁做一做筛选、删减、归纳,具自主性的学习目标并不难产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