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者根据“九”的甲骨文“”的形体,将它看作是人的肘臂形,其本义就是“肘”。也有的学者认为“九”是形容把手弯曲向自己拉近的姿态。是一个象形字。丁山《数名古谊》中说:“九本肘字,象臂节形。……臂节可曲可伸,故有纠曲意。”丁氏讲了“九”是如何引申为“弯曲”的。《说文解字·九部》:“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

从文字的历史来看,商代和西周似乎还没有阴阳之变的概念,直到西周中叶后,才出现以阴阳指地形的情形。所以许慎所释“九”的弯曲之意显然是引申义。

“九”是如何引申为数词的呢?据说古人用手指计算数目时,手指先是一指、两指地展开,到了六七时又一一收回,最后把剩余的一指拉回来,就是“九”的数字。现代手语中表示“九”,就是先握着拳头后,把食指弯曲起来。“九”的大写“玖”,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一种黑色的玉石,可见“玖”用于“九”字的大写显然是一个假借字。

“九”作为数词,在古代既表定数,也表虚数。“九”在表示虚数时常表示多数。如成语“九回肠”,其意思是形容人的忧思到了极点,并非是肠转九次。“九死其犹未悔”,并不是九次,而是屡次,多次,甚至千万次接近死亡,而不悔其心志。“九”是奇数之最,古人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九”是最大的阳数,故而又称“九”为最大的极阳数。《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古人将“九五”附会为“飞龙在天”,符合“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之说。君王自命为“德备天下”,因而用“九五之尊”来称皇帝。又由于“九”为最大的阳数,再加上它与“玖”谐音,因而人们把“九”又尊之为吉数,为喜象。因而中国古代有“城之九门、地之九峰、宇之九梁”之说。还有“九龙壁”、“九华山”、“九曲桥”等。现代药物制造商中有“999”集团,药有“999”胃泰等。

中国古代还流传着一则关于“九”的笑话。有位老汉小名叫九,他的后人一般都要回避“九”以示尊敬。这位老汉的儿媳妇聪明、贤慧又讲礼貌,说话不只是避开“九”字,连“九”的音也避开,以此表示对公公的尊敬。老九因此常常对乡里人夸奖他的儿媳妇。乡里人不相信他的儿媳能处处避开九,而不走嘴。一天,同村有九个老头儿相商要和老九打赌,说如果他儿媳果真不说“九”,他们便输一桌酒菜;若他儿媳沾上了“九”字的音,老九就得输一桌酒菜。老九欣然答应。第二天,九个老头趁老九不在家时,每人左手提着一个小酒壶,右手拿着一把韭菜,来到老九家门前,要他儿媳转告老九,务必说清他们今天来的是几个人,每人都拿着什么东西。说完后九个老头就假装走开,悄悄地藏在墙角处静静等着听。一会儿,老九回家了。只听得儿媳朗声说道:“公公,刚才来了四公加五公,每人左手提把扁扁壶,右手拿着把扁叶葱,要请公公到对面小楼上去喝几盅。”九个老头听了,只好认输。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拼命摧残知识分子,并把他们称为“臭老九”。何谓“臭老九”呢?四人帮将人分为九等:一地主、二富农、三反革命分子、四坏分子、五右派、六叛徒、七特务、八走资派、九知识分子。这就是“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被用作贬义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