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淀区在小学阶段一直实行学区管理。海淀区教委认为,现行的小学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教委做出了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三大问题困扰海淀

目前,全区122所小学划分为12个学区,实行区教委-学区—小学的管理体制。小学学区为教委派出的独立法人机构。

海淀区教委认为,现行的小学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学区只包括小学,不包括学前、中学、职业学校、高校,以及社区等各类教育资源,不利于有效统筹和盘活共享地域内的各类资源。其次,学区划分与街镇的行政区划不对应,海淀区共有29个街镇,分12个学区,有的一个街道辖区学校分属两个学区,有的一个学区所属学校对应几个街道,学区划分和行政区划交叉,管理机制不畅。此外,各学区小学办学水平还有差异,与其相对应的中学资源配置也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不高,作用发挥不够,加速了择校。

12个学区将增至17个

海淀区教委希望通过推进学区制改革,构建资源整合和校际关系新模式。以学区为平台,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在学区范围内免试就近入学。

据悉,海淀区将重新划分学区。以现有的12个小学学区为基础,依据街镇行政区划界限,将海淀区现有的122所小学、77所中学划分为17个学区,对应29 个街镇,有的学区对应2-3个街镇。原则上学区间的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大致相当。各小学义务教育责任区域保持不变,适当调整片内中学招生范围,每所初中和完全中学初中部主要在学区内招生。

重新划分学区后,针对个别学区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可在学区间进行整合,通过撤并、承办、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名校通过集团化办学跨学区举办分校,既接受总校领导,同时也接受所在学区委员会和学区办公室的指导。

成立学区委员会管理学区

海淀区将对学区管理机制和职能进行较大调整。海淀将成立学区委员会,每月召开会议,研究学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思路,以及资源统筹、随迁子女入学资格审核等重大事项,协调学校和街(镇)、社区的关系。学区委员会由学区内各学校党政正职,所在街道(镇)办事处、社区委员会代表,周边单位代表,以及家长代表组成。

同时,设立学区办公室。学区办公室是区教委的派出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办公室主任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组织程序聘任。区教委根据学区所属学校规模,核定下达办公室人员编制。

三学区率先启动试点

为推动学区制改革,海淀区在羊坊店地区、温泉与苏家坨地区先行开展试点。据悉,羊坊店学区小学入学划片未做调整,只是将中学纳入学区,分别是五十七中、玉渊潭中学、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及九年一贯制的育鸿学校。温泉地区的101温泉学校也将扩展到苏家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