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这是新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的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乡村文化,我们针对幼儿园的实际和家长们特有的传统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活动中让家乡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伴随孩子成长,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首先,带领孩子走入自然,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因此,我们充分抓住幼儿园的自然优势,组织孩子到田野里观光,让孩子们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温暖的阳光。春天里,带领孩子们观赏绿油油的小麦在长高,农民伯伯忙着春耕。夏天,带孩子们观察金黄色的小麦和丰收的景象,让孩子感知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秋天,孩子们会观看满地的玉米、棉花,静静聆听小鸟的欢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放飞遐想、陶冶情操,获得了美的感受。同时,也了解了农村的特产以及劳动人民的辛苦。因此,我们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他们从小热爱农村,热爱自己的长辈,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发明更先进的工具帮助农村的劳动人民。

其次,民间素材蕴涵这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其中,多少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春节过后,刚开学,许多孩子都在谈论、交流元宵节的所见所闻,有的说:元宵节我爸爸去玩龙灯了,有的说:我的妈妈也去玩旱船了;还有的说:我姐姐去扭秧歌了。看来家乡特有的文化,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我会围绕元霄节给孩子讲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让孩子展开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看到孩子们的热情,我决定以此作为切入口对幼儿进行民间文化资源的教育,让民间文化伴随孩子成长。因此,我们带着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家长们他们小时候的活动、歌谣和艺术制作等各类资料、物品。正是在这种活的环境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充分地感受着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于是我们结合孩子的兴趣点,把贴近孩子生活的民俗文化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如: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把民间游戏和歌谣渗透进去,丰富幼儿的活动。在跳皮筋的游戏中,孩子可以边说歌谣边跳,这样即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工艺活动《玩泥》,我让让孩子们自己来试一试、做一做。首先,我和孩子们收集了用泥巴捏制的各种造型别致、形状不同、颜色漂亮的小泥人、小动物,开了一个泥工作品展示会,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仔细地去观察作品,增加孩子的感性认识。其次,我请会制作的家长在孩子们面前象变魔术似的进行捏制,进一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刺激,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我不过多地干预他们,而是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一次次地实践操作,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来制作。当一件件富有想象的泥工作品被装饰在活动室时,孩子们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了解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与智慧,也从中受到熏陶。

最后,我们结合本地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孩子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让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幼儿敢想、敢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卓越的创造力,因为,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出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很注重孩子的区域活动,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及自己的感受。我便趁热打铁指导他们将家乡的特产、自然资源带入我们的活动中。编织区:使用搜集的麦秆制作“宝塔、灯笼、小鸟、窗帘”,玉米皮等多种材料制作“小鸡、小鸭、蝴蝶”等各种小动物。语言区:讲述长辈们民间艺术活动和歌谣。结构区:用玉米芯搭建家乡的房子、用棉桃壳穿项链。美工区:用麦秆、玉米皮编织的小辫制作“梅花”等。通过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表演形式表现家乡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活动过后孩子们在交流分享自己作品的同时,获得了人与人之间愉快交往的体验和丰富的知识经验,民间文化艺术在区域活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们的才能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总之,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孩子们可以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伴随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