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这两年一直是在探究阅读课怎么上,对于会话课,一点把握都没有。抽签之前,一直想着:抽到阅读课吧,我喜欢高段的孩子。可是事与愿违,我得上会话课。有点小郁闷。

比赛前一天,拿到上课的内容。出乎意料之外,居然是全国优质课上出现过的内容。我们片区教研还看到那堂课的录像,我还在研讨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What shape is it? It’s a …。这句话的情境应该怎么处理?贺老师对着我讲解了一番,我似懂非懂。要上这节课了,情境怎么处理呢?也有点小郁闷。

没有时间郁闷,钻进教材里,读懂了这句话的用意:这是美术老师帮助学习分析形状的一个句子。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确情境:an art lesson.整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认识单词—明确情境—学习操练对话(句型)—运用句型。整节课下来,只有一个感觉:糟,糟透了!

第一,在认识单词的过程中,对rectangle这个单词的读音我事先有考虑是难点,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还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单词的读音居然成了绕口令,花了很多时间。我一时没了更好的办法,采用板书的方式,帮助学生划分音节,勉强过去。

第二,明确情境的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What class are they haing? Are they having an English class?学生能过听课文录音,找到this is an art class. 明确情境。在试教的时候,学生就没有听出来,同事们给意见说,不要这个问题了,学生听不出来的。但我依然固执地采用采用这个环节,是想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而课堂上学生也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我只好拿出教材,帮学生找到第一句话:this is an art class。我知道学生其实并没有真的明白,但我没有更好的办法。

第三,在操练对话What shape is it? It’s a …。过程中,我的原意是通过屏幕的呈现与问答的过程中,让学生把物品画下来,之后利用这些画的图形进行问答操练,结果课堂中我忘记让学生画了,只能看着大屏幕呈现的几个物品,每组选一个谈论。学生茫然。而用图画边画边讲的过程也给了学生误导,学生只是画,而且只画电视机,并没有起到操练句型的作用。

第四,最后的运用句型部分,我的设计是给每组一副情境图,让其中一位学生来当当美术老师,帮助组员分析这幅图上的shapes.然后动手画画。其实,这应该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结果没有时间了,没能开展,只是草草的一句话课后去谈论和画画,其实都是空的。

以上四个主要环节中的大问题,其实还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教师的语言上的错误,还有单词卡片square的错误。一方面也是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大环节上,对这些小的方面欠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不够仔细,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上课之前的两天,没能好好休息。本想上完课了就好好睡一觉,结果发现也很难。闭上眼睛,准备的过程,上课的过程都一一在眼前一现再现。有太多我遗憾,是我的大郁闷!安慰自己,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体验了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