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我所见的版本,最后一句是“寂寞沙州冷”,却不知“枫落吴江冷”是从何而来?

这首词是东坡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一说惠州)时所做;亦有人说,此词是他为一女子所做,其中下片的“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便是对那位殉情女子而写。

上片由作者眼中所见之物入手,铺陈情绪,“缺月”、“疏桐”历来都是文人寄托愁思的景物,李后主就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飞卿亦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由此可见,词人当时的心情是很郁闷,入耳的是,断续更漏之声,而时间是在夜澜人静之后,从别一个方面,向人们交待,作者是在夜深人静之后,独自一人看着清冷的景色,数着点滴更漏。紧接着又写到,偶尔看到有“幽人”独自走过,这个“幽”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失意之人不仅止我一个,同时也暗示,作者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二是表明作者心意,不与奸佞为伍,也向读者展现出,作者清高孤傲的人格。最后一句用“孤鸿”来衬托前句的“幽人”,更有表明自己爱国立场的决心。

下片过片手法很特别,是用上片的结句,作为下片首句,,开头承上片结句“孤鸿”,用比兴手法,来进一步阐述和表明自己,最后两句用典作为全词的结句,同时也表明,自己虽受人诬告和陷害,但是依然不会放弃。

欣赏这首词,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当时的际遇,虽然全词的基调悲苦,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作者不怕迫害,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如果把此词仅当做描写男女情事的词,是不恰当的。

这个东坡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般的通行本子都作“寂寞沙洲冷”,但也大都在注释中说明另一说“枫落吴江冷”。应该说,作为后人很难对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出完全的是非判断,因为昔人已逝,又不能起之于地下而问之。所以这两种说法一般都看作是版本流传过程中的不同。这有古时文人对作品流传的修改问题和接受批评的问题。因为后人刻前贤的作品,有的会忠实原作,有的人喜欢篡改原作,把原作中他认为不好的改成他认为好的,就是在刊刻中加入了不少后人的见解,这是一种可能。也可能确实有作者前后修改的版本不同的原因。就东坡词的这首作品而言,“枫落吴江冷”一说如果我没记错,是一个词话本子里的记载。历来大多数词评家都认为“寂寞沙洲冷”作结更好,和全词更为一气贯通,色调、感情都更为一致,所以一般都以“寂寞沙洲冷”为准,但又不能完全否定另一说,于是多放在注释里作为说明,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