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一个人走在满是落叶的小径上,凝神看着那一片片的叶子从树上晃晃悠悠落下,像蝶儿似的随风飘舞。

“妈妈,我知道,现在是秋天到了”一个稚嫩的童声在身后响起。“不,现在是春天”“你不对,我们老师说了,秋天到了才会有落叶的。那地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落叶呢?”我回头望去,一个4、5岁的小女孩蹲下身子抓起地上的一大把叶子嘟着小嘴用疑问的目光朝年青的妈妈望去。而那位年青的妈妈像是生怕小女孩弄脏了那一身漂亮的花裙子,紧张地拉着小女孩的手说“快起来,别弄脏了裙子。”小女孩极不情愿地站起身,手上却捧着一大把的叶子朝着天空散去,口里边喊叫着“飞、飞、飞哦”。“妈妈老师说,春天到了,树上都会长出嫩绿的新芽,你看那树上新长的叶子怎么不是绿的呀?”“快走、快走,这么罗嗦。妈妈也不清楚,回家问你爸爸去。”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母女俩,看着那小女孩的一蹦一跳地从我身旁走过,直到她们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南方由于冬季并不像北方那样寒冷,所以在秋季真的反而很少看到落叶,倒是现在是3月时节,由于新叶陆续的长出,城市绿化的那些芒果树、榕树树上的旧的叶子纷纷往下落,我抬头看路边的那些芒果树那新叶确实并不是嫩绿的,而是锗红的。

从这一小小事件,我思考我们的幼儿教育。我想今后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1、幼儿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规程》强调给幼儿选择的教材要体现生活化。那么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体现在哪呢?那就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应当是幼儿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要源自儿童周围的现实生活。应是现实的真实反映。

2、知识应当是动态性、多样性的

新课程教师应有新的知识观,应当把知识看作是动态性的、过程性的,是对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对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要注意到地方性的特点。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传统的把知识当作静态的、结论性的内容,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应当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教师不应当抱着老观念,抱着教材上,给幼儿一层不变的知识,应当注意知识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做幼儿学习的伙伴支持幼儿的发现

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要倾听幼儿的感受、问题、意见,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到你对他们问题永远的重视、由衷的赞赏和鼓励,以此来点燃幼儿的学习火花,成人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幼儿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出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培养他们乐于探索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富有个性,富有创造发现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