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广东省北部的仁化县附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丹霞山,陡峭的山岩完全由褐色的砂质岩石组成,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有如火红的云霞。类似这种岩石在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四川等省都有分布,形成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地理学家们把这类地貌景观统称为“丹霞地貌”。然而这种地貌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根据地质学家们考察研究,这里早在一亿多年以前是一个低洼的山间盆地。由于洪水的作用,周围山上被风化剥蚀的泥石砂砾,不断被冲刷到盆地之中积淀下来,形成了厚达二千多公尺的沉积层。在漫长的年代里沉积层变成坚硬的岩石。当时,这里的气候又干又热,在盆地中,沉积的碎屑物质经过强烈的氧化作用,所含的铁质生成大量红色的氧化铁,因而使整个岩层变成赤红色。以后,由于地壳的抬升作用,使整个盆地中的沈积岩体不断上升,并开始受到自然风化侵蚀的切割。这些沉岩体的岩层倾角不大,垂直裂隙比较多,当外界的侵蚀作用通过两条或几条垂直的裂隙发展的时候,岩石四周岩块会因重力作用沿裂隙面崩塌,中间残存下来的岩石就成为孤峰光柱,巍然耸立,高达数十至近百公尺。例如形似宝塔,亭亭玉立的神女峰;形似锥状,岩壁如削的仙钓台和形如倒锥状,危峰孤峙的大王峰。而当侵蚀沿一条裂隙作用时,就会形成单面绝壁和倒石堆。如接筍峰下的云窝诸胜景,就是由一些巨大岩块自然垒叠而成。山崖面似刀劈,似城垣,高数十公尺至百余公尺,雄峙石堆之旁。

此外,这些砂质沈积岩中还常常会有大量的碳酸钙沉淀,它们很容易被雨水溶蚀,而形成类似石灰岩地区的岩溶地形。千百年来,这块巨大的红色砂砾岩体在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的雕琢下,终于发育成了红色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渐渐形成了峭立挺秀的峰峦和各种嶙峋怪异的石景,构成了丹霞地貌所特有的地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