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从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然后利用提供丰富的结构实验材料,充分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经历一个探究改变物体沉浮办法的过程。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通过制作“小潜艇”、玩“小潜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真正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

本课时遵循新课程教学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对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改变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并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知道增减物体的重量、体积能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探究,知道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学具准备】

1、学生:小玻璃瓶、装沙的气球、水槽、小石子、橡皮泥、泡沫塑料、皮筯、小潜艇、笔帽、矿泉水瓶、易拉罐、吸管、抹布等。

2、教师:演示器材一套。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小时候,老师经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小鱼,在水中一会儿浮上来,一会儿沉下去,自由自在的。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师的梦还是没有实现。但老师想了又想,只要有了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办法,那我的梦就可以变成现实了。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十分爱动脑筋,实验的操作能力很强,同学合作也很好,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帮我一起通过实验,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脑子来找出改变物体在不中沉浮的方法,大家愿意帮我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