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计划”首批五百名毕业生出炉,部分学生崭露头角让一流人才冒出来

教育深1°:什么是“拔尖计划”

“拔尖计划”,全称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该计划自2009年起,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高校实施。主打“学生遴选、教师配备、培养模式、氛围营造、制度创新、条件支持、国际合作”等7个改革重点。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拔尖计划”在国内部分高校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区。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致远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的华罗庚数学班、严济慈物理班,西安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自2009年“拔尖计划”实施以来,该计划共选拔4500位学生,首批500名学生已毕业,其中95%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

主打7个改革重点,让一流人才容易“冒出来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于“钱学森之问”,杨振宁有过这样的思考:“美国之所以在科技方面特别成功,是对于特别好的学生规矩很少。中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60%到90%的学生是好的,可以使他们规规矩矩地成才。而对于最好的10%的学生,还是美国的办法好,因为这些人不需要常规训练,海阔天空就可以发挥他的才华。”

2009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后简称“拔尖计划”)应运而生,主打“学生遴选、教师配备、培养模式、氛围营造、制度创新、条件支持、国际合作”等7个改革重点。4年后,首批“拔尖计划”毕业生出炉,有些学生已经崭露头角。北京大学曹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讯》发表文章;复旦大学达佩玫、任东,分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纳米快报》《美国化学会志》发表研究成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