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王言,出於《尚书》;王言如丝,出於《礼记》。盖三代天子称王,所以天子之言称王言也。后世以王言承用,据为典故。而不知三代以后,王亦人臣之爵;凡称天子诏诰亦为王言,此则拘於泥古,未见其能从时者也。夫《尚书》之文,臣子自称为朕,所言亦可称诰。后世尊称,既定於一,则文辞必当名实相符,岂得拘执古例,不知更易?是以易王言之旧文,称皇言之鸿号,庶几事从其质,而名实不淆。

敕天之歌,载於谟典;而后史本纪,惟录诏诰。盖诗歌抒发性情,而诏诰施於政事,故史部所收,各有当也。至於方志之体,义在崇奉所尊,於例不当别择。前总督李卫所修《畿辅通志》,首列诏谕宸章二门,於义较为允协。至永清一县,密迩畿南,固无特颁诏谕。若牵连诸府州县,及统该直隶全部,则当载入通志,又不得以永清亦在其内,遂冒录以入书。如有恩赐蠲逋赈恤,则事实恭登恩泽之纪,而诏谕所该者广,是亦未敢越界而书。惟是覃恩恺泽,褒赠貤封,固家乘之光辉,亦邑书之弁冕,是以辑而纪之。御制诗章,止有《冰窖》一篇,不能分置卷帙,恭录诏谕之后,以志云汉光华云尔。

永清县志恩泽纪序例

古者左史纪言,右史纪事,朱子以谓言为《尚书》之属,事为《春秋》之属,其说似矣。顾《尚书》之例,非尽纪言;而所谓纪事之法,亦不尽於春王正月一体也。《周官》五史之法,详且尽矣;而记注之书,后代不可尽详。盖自《书》与《春秋》而外,可参考者,《汲冢周书》似《尚书》,《竹书纪年》似《春秋》而已。然而《穆天子传》,独近起居之注。其书虽若不可尽信,要亦古者记载之法,经纬表里,各有所主;初不拘拘《尚书》、《春秋》二体,而即谓法备於是,亦可知矣。三代而后,细为宫史,若《汉武禁中起居注》,马后《显宗起居注》,是也。大为时政,若唐《贞观政要》,《周显德日历》,是也。以时记录,历朝起居注,是也。薈粹全书,梁太清以下实录,是也。盖人君之德如天,晷计躔测,玑量圭度,法制周遍,乃得无所阙遗。是以《周官》立典,不可不详其义,而《礼》言左史右史之职,诚废一而不可者也。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