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种合作中,人性往往给管理带来诸多麻烦,顺应人性,另辟蹊径,或许会别开生面。

小便池的苍蝇

男厕小便器的“不准确”使用给厕所卫生管理带来极大麻烦。于是很多厕所的墙上就出现了“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引导口号,或“请您靠前一步,免得弄脏了您心爱的裤子和皮鞋”等人性化的温馨提醒,但是,收效甚微。于是有人在小便器中心画上一只苍蝇,使用者瞄准苍蝇“射击”,因为“击落”苍蝇会带给男性某种成就感。

合作不能是一种强迫性行为,只有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时,人们才愿意合作。

薪酬如买糖

顾客到商店买水果糖,告诉售货员买一斤。售货员在身后的水果糖箱子里抓一把糖放在秤上称,如果售货员放到秤上的这一把糖不到一斤,他就会不断往上添,每添一点,顾客心中的喜悦就会随之增添一分,以为自己得到了额外便宜。相反,如果售货员放到秤上的糖多了,那么,他每往下拿一点,顾客的心就会随之收紧一点,以为自己在不断吃亏。

最后的结果同样都是一斤糖,为什么开始时的增添和减少对顾客心理造成如此不同的差异呢?

从人性的角度讲,顾客认为售货员身后箱子里的糖是商店的,多少和自己无关,但是一旦售货员把商店里的糖放在柜台的秤上,顾客就会在潜意识中觉得这些糖已经属于自己了。因此,售货员每从箱子里继续拿糖不断放到秤上,顾客就会有一种不断意外收获的惊喜,相反,售货员每从秤上继续拿糖不断放回到箱子里,顾客就会有一种不断失去自己财物的沮丧。

“错位思维”的一个技巧就在于通过铺垫来控制对方的心理期待,然后“错开”对方心理期待,以超越对方心理期待的现实利益制造意外的惊喜。

让他理解

一只蚂蚁爬树,第一天早上从树根出发,晚上到达树梢,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当然,它不是匀速前进,而是时快时慢。第二天,还是这只蚂蚁,从树上下来。早上从树梢出发,晚上达到树根,也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当然,它还不是匀速前进,而是时快时慢。

请问,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这只蚂蚁在两天的同一时间到达树上的同一地点。按照正常的思路,这道题好像无法解决,让我们换一种新的问题情境:还是这棵树,但是有两只蚂蚁,一只蚂蚁从下往上爬,另一只蚂蚁从下往上爬,那么,这两只蚂蚁一定会在某一点相遇。这“相遇”的时刻和地点就证明了一定有这种情况:这只蚂蚁在两天里同一时间到达同一地点。但是,何时、何地无法确定。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必须把“一只蚂蚁在两天里爬树”这个问题情境转化为“两只蚂蚁在一天里爬树”。其实,这两种问题情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后者就能轻易地解决难题。

在合作中,只有从事自己能够理解的工作,伙伴才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是继续努力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