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经过第一册的学习,对英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在他们心中已经有了英语的一席之地,不管这“席”是大的还是小的。同时,第二册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册。对于第一册学的还不错的学生来说,他对英语可能充满了信心,决定在第二册“大展拳脚”,但也有可能感觉到英语还是比较简单的,说不定会掉以轻心。所以如果这部分学生第二册学好了,将会以更成熟的心态,更稳固的基础进入第三册的学习,如果学不好,则会从原来的优等生分流到学困生里去。而对于在第一册时就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第二册就更关键了,有可能他们在第二册时经过努力迎头赶上,逐步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树立英语学习信心,也有可能在这一册中感到学习更加困难和绝望,从而彻底放弃英语学习。所以说第二册是承上启下极为关键的一册。但要说到到底具体如何备课,如何上课,我觉得“教无定法”,由于大家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课时不同,学习环境不同,种种不同的因素使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了。虽然我们老师手上都有一本《教师教学用书》,但如果我们生搬硬套的来上课,也不一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坚持几个原则,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方向和目标不致发生偏离。

第一,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原则。新课标中描述基础英语教育的任务中第一条即提到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所以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不可忽视这一原则。有些老师可能认为让学生背很多单词或句子对他将来的初中学习有帮助,而忽略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我觉得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不总是与知识的简单积累成正比。那些对英语感兴趣具有较好英语素质的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往往会以惊人的速度拓展自己的词汇量,而那些也许已背了不少词汇但对英语缺乏兴趣又缺乏良好英语素质的学生生入初中则往往会遇到各种学习障碍,使自己发展缓慢。所以教师的课堂设计应包括有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元素。我认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要靠学习上的成就感来维持,而不是简单的说唱和游戏。学生通过第二册的学习将向中段过度,我们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否则将导致小学英语教学的浅层化和幼稚化,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锐减和智力退化。

第二,坚持“全体化”原则。英语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有时候,我们在备课中可能会忽视掉部分学生,只注重英语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或者说优等生),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目标“一刀切”,要求全体学生都达到同一水平,如果有学生没有达到,老师首先自己觉得有挫败感,觉得自己教学失败,之后又责怪学生能力太差或不够认真。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而不可能向机器人一样出现整齐划一的现象。我所说的“全体化”不是说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同一程度,而是老师在备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出有层次的教案;当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不能以为那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就是代表了全部学生,多注意那些莫不做声的学生,要考虑到也许我们的教学设计对他们来说可能已超出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了。我相信我们多坚持教学“全体化”,将有利于减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两极分化”。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