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会写2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知诗人:

1、 复习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说说这是一首什么体裁诗?(送别)

2、 出示“王维”,谁了解王维?

3、 交流搜集的材料

二、明题意: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指导准确停顿。

2、说说:为什么要读成“送/元二/使/安西”?知道“元二”是谁吗?

(王维的一个朋友,姓“元”,家里排行第二)

3、说说:送元二干什么?“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说说:元二要出使哪里?知道“安西”在哪儿吗?

(出示中国地图,老师简介:安西就在现在的新疆,在中国的最西边。)

5、读读:现在你能再来读读这个题目吗?

三、读诗文:

1、独立练读:看注释理解诗意,并根据读意读准、读好诗歌。

2、指名反馈,学生评价,纠正错误。

重点理解:“朝雨”为什么读“Zhao”,“客舍”为什么读“she”?

3、老师范读,评评老师的读法。

4、学生模仿读。

四、入诗境:

1、播放音乐《阳关三叠》,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3、指导感情朗读:

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空气是那么新鲜;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多美的渭城!你能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吗?

4、 播放《配乐读文》,听音乐,看画面,读诗句。

五、悟诗情:

1、引读:

渭城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渭城的景色是那么的秀美,渭城的旅店是那么的舒适,渭城的朋友是那么心灵相通。但是,再好的一切还得分离,好朋友即将远行,王维端起手中的酒杯,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想象:

这杯酒中包含着朋友的千言万语,举起手中的酒杯,王维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相机补充:

(1)老师指地图简介:渭城也就在现在的西安。从渭城到安西,横跨大半个中国,大约有3000多公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整整走半年多。中途必须经过“阳关”,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敦煌西南,阳关以东,是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而出了阳关,基本上是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势力范围。

(2)播放《配乐图文》,想象安西的荒凉景象、孤独生活。

3、引读:

想到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边可能是黄沙满天,只能端起手中的酒杯――( )。

想到渭城这儿柳色青青,安西那边可能是满目荒凉,只能端起手中的酒杯――( )。

想到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甜甜的故乡水,有听不完的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边却举目无亲,只能端起手中的酒杯――( )。

想到多年的老朋友即将远行,孤身漂泊,历尽艰辛,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友情化作――( )。

看着窗外那绵绵细雨、青青绿柳,更让人触景生情,细雨绿柳给人带来更多的伤感,不禁举起手中的酒杯――( )。

4、解“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5、吟诗:

诗人王维清楚地知道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正是这个原因,这首诗成了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阳关三叠》。让我们轻轻地跟着这首曲子来吟诵诗歌。吟不同于读,有点半唱半读的感觉,大家试一试。

六、拓展:

出示王维的《山中送别》诵读: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