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欣赏美景,激情导入

1.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了之后,有何感受?

生:青翠欲滴的荷叶真是太美了。

生:我真想去哪里采莲蓬。

师:这里画的就是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样美的荷花,随即吟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传诵至今。这首诗的名字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板书诗题,介绍作者

1、准确停顿,读好诗题。

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2、理解题目的意思。

师:谁能告诉我们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早晨走出净慈寺送别好朋友林子方。

师:“晓”和“送”各是什么意思?

生:“晓”是“早晨”,“送”是“送别”。

3、介绍作者杨万里。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了哪些有关诗人的情况介绍给大家?

生:我知道苏轼是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生:我知道苏轼的诗自然豪放而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我知道苏轼是眉州眉山人,英宗时为直史。

生:我知道苏轼小时侯经常背书、抄书,学到了许多知识。

师: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正由于苏轼从小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刻苦,所以才成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将西湖的神韵描写到极至的一首诗。

三、揭示全诗,指导诵读

1、师(出示全诗):谁能把这首诗读通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一生读)师相机标出停顿符号。

3、师:你们现在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练读古诗)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

四、质疑解疑,细读品味

1、师: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生讨论,小组汇报。生1:毕竟 生2:接天 生3:映日 师:(在这三个词的下面加着重点)这三个词与是什么意思呢?生:“毕竟”是“到底”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

师:是啊,字典就是一位无声的“老师”,有问题就可以请教它。

生:“接天”是说荷叶很多,一望无际,与蓝天相接。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图中。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映日”的意思吗?

生:在朝阳的映照下。

师:你用词非常准确,“朝阳”有什么依据?

生:从诗题中的“晓”字。(其他学生都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

2、师:同学们,你们词语理解得真到位,能结合观察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四人小组商讨。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听取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交流。

生:到底是六月的西湖啊,此时西湖的风光绝非其他时候可比。水上的莲叶一片碧绿,广阔无垠,一直延伸到与天相接的地方;一支支出水带露的盛开的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之下,红得格外别致。

师:谁能用诗中的词语说说此时莲叶荷花美在哪里?

生: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师相机板书)

3、再次指导朗读,读出西湖莲叶荷花的壮美。

(生练读)

(一生配乐读)师:其他同学敢不敢向他挑战?(生踊跃举手)

(两生比赛读)

(男女生比赛读)

五、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师:轻轻地诵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相同点:

生:都是写夏日景色的古诗。

生:都是七言诗。

生:都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都富有诗情画意。

不同点:

生:前一首写天气变化之快,后一首写晴天荷花之美。

生:前一首写的景物多,有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后一首只写莲叶、荷花,突出静态美。

生:前一首多用比喻,后一首则是直接描写。

生:前一首是在望湖楼处观察的,后一首是在净慈寺观察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这么美的诗句咱们能不能背下来?

(生练背)

(两生背,齐背)(对比背这两首诗)

六、补充诗篇 欣赏拓展

1、出示王维诗《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师生互动,理解诗意。

3、师:全诗重在写景,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趣味盎然。

附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反思:

对比品读,体察诗蕴

学完两首诗之后,我引导学生进入比较品读的版块,重在引导学生感悟两诗写景的异同点?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明白都是写夏天景色的诗,编者把它们安排在一起是有用意的。虽然作者选取的时间相同,但是给人的感受却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边读边比较就会发现,原来是所写的景物不同,前者是楼上所见的雨景,后者是在寺下所见的晴天湖景。从中学生不禁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所感染,更佩服诗人那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进一步欣赏了两诗的画面美,语言美。总之,通过指导精读,对比读逐步突出了诗意、诗境、诗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情趣,使学生受到了美和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