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片断

师:谁来朗读这段文字呀?(指名朗读课文)这段文字是些什么的?

生:这是描写战争的。

师:你真会理解!我们来表演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怎么样啊?

生:(异口同声地叫道)好!

师:表演前,咱们先要分配好角色。(师扫视教室,看哪些同学适合编演,并且能够表演出文字效果)

生:(一个个早已经摩拳擦掌)老师,我!......老师,我!

师:同学们,课文中涉及到几个角色呀?

师生确定出角色有:主角小夜莺、配角有德国军官、满脸胡子的游击队员、斯切潘叔叔、群众演员有德国兵数名、游击队员数名。

表演开始了。一群“游击队员”埋伏在树丛中,大胡子和斯切潘叔叔躲在“树丛”旁边。一群“德国兵”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小夜莺一闪身,躲进了丛林中。“德国鬼子”被打的落花流水……表演完毕,我让学生评一评上面的同学表演的怎么样。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表演的不好!

师:(惊讶地)为什么?

生:他们演的很假很假,一点都不真实。书上说,“军官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到了路边的尘埃里。”可是,他们表演的德国军官不但没有滚到路边的尘埃里,还对着游击队员啪啪啪的乱放枪。

生:老师,我也觉得他们表演得很不好,太不真实了!书上说,“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树林”,整个战斗打完了,我没有听到一个人发出呻吟声。

生:老师,他们的表演有问题。这个“叫喊声”嘛,我猜想可能有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游击队员们互相打气鼓劲,他们可能在边打边喊:“战友们,狠狠地打呀!把德国佬统统送上西天呀!”;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德国鬼子的鬼哭狼嚎,叽哩哇啦的乱叫。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叫喊声”还有一种可能(老师惊奇期待地望着他),可能是游击队长在调兵遣将所发出来的声音……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次表演有问题,理解文字还不够,那么,我们再来一次表演,好不好?

生:好!

接着,老师又选派一部分同学上台编演。角色由同学们自己决定。表演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发挥想象,尽情表演,这一次理解文字的能力和表演文字的能力都很不错。台上同学觉得表演很过瘾,台下的同学觉得观看他们的表演很过瘾。表演结束,台下爆以热烈掌声。演够了,乐够了,该过的瘾也过了。这时,我又请同学们对表演进行一番评说了。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表演得很好!(老师示意他举例说明)我觉得***表演的最好了。他演的那个德国军官起先还是很警惕地在边走边防备,结果一声枪响,他就应声倒地了。很符合树上的文字记录。

(那个演德国军官的同学听到这里露出得意的表情)老师接过话题,追问那个同学:

师: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那么表演呀?

生:因为擒贼先擒王,游击队第一枪就把德国军官打倒了,就是要造成德军的一片混乱,说明游击队员很有战略战术。

同学们听罢,报以热烈掌声。

生:我觉得***表演很好,他被游击队员击中后,倒在地上不断呻吟。说明游击队员没有将他一枪毙命。

生:我觉得***表演得很好。我看见他用脚把***踢了几下。

师:(望着那个同学问道)你为什么要踢他几下呀?

生:老师,我在打扫战场。我怕这个德国兵炸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