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尝试运用了设疑提问、比较探讨、交流汇报等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发生、形成过程为主线,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和学生情感体验与调动,以达到有效生成教学资源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片段一

口算:3/8×8/3 5/6×4/5 7/15×15/7 8/9×3/4 4/5×1/2  3×1/3  15/14×7/5 1/80×80

学生很快的口算出结果后,我问:"你能抓住算式的某些特点将它们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

生1:"按计算结果可以分为两类,得数为真分数的为一类,得数为1和带分数的为一类。"

我笑着表扬了该同学能够认真观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这个意见颇有见地和启发性!

接着我问:"大家再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分类方法呢?"

生2:"得数为1的是一类,得数小于1的为一类,得数大于1的为一类。"

该生的回答马上招来了全班的同学的一致反对!好几个同学等不及我指名,便按奈不住地说:"分两类更好!"好多同学们的手仍举得高高的,胸有成竹的,我说,我说……

生3:"我来帮他完善一下,得数为1的分为一类,得数小于1和大于1的都可以归为得数不为1的,所以再分为一类。"

刚才跃跃欲试的场面一下子平静下来,所有的手都放下去了,等待着我对他们的思维成果做出"评判"!

我带着满意的神情说:"同学们真不错!不仅善于观察,而且还善于比较、归纳,特别是能借鉴并完善别人的意见,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学习能力,请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我又问:"大家再观察得数为1的这一组算式,看看它们还有什么特点?"

生1:"它们都是乘法算式,而且乘积为1。"

生2:"它们都有两个因数,而且每题中的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是反过来的。"

生3:"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刚好倒过来了。"

……

后面的回答基本大同小异,我趁机问道:"你们能给具有这种特征的两个数取个名字吗?"

生1:"我觉得可以叫反数。"

生2:"我想叫它倒数。"

很多同学都在下面附和叫倒数,叫倒数!

我说:"这两个名字我认为都不错,你们都觉得倒数好一些,是吗?既然这样,那听你们的,就叫倒数吧!"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倒数吗?"

……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创设"了"将多个算式按特点分类"这一问题情景,抓住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倒数的意义。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成果,于"求异"中"求优",学生不仅参与积极,而且还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