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引入,提示课题。

课件出示芭蕉图片,师:小朋友们,这就是芭蕉树。它原产于热带亚洲,在我国四川、云南等南部地区有栽种。芭蕉开的花,我们就叫——

生齐:芭蕉花。

师:在课文中有一句就是描写芭蕉花的句子,请找出来。

指一生找读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师:在这句话中,你对芭蕉花有哪些了解?

生:形状。

师:还有呢?

生:像一朵黄花。

师:是一朵黄花,这是——

生:颜色。

师:多漂亮啊!一起读读,好吗?(生齐读这句话。)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芭蕉花有关的课文。请大家伸出手跟我一起写一写课题。(师板书,生书空课题。)

师:你们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部首是一样的。

生:都是上下结构,上面表意,下面表声。

师:都是——

生齐:形声字。

师: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点四名学生分自然段接力读课文。)

师:真流利。你们发现文中有哪些人物啊?

生:母亲。

师:非常重要的人物。

生:爸爸。

师:父亲。

生:哥哥。

师:二哥。

师:还有没有?很关键的一个人物——

一男生提醒一生:我。(师板书人物。)

师:我和二哥干了什么?父母知道后又怎么样?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生:我们去摘了花。

师:父母知道后怎样啊?

生:非常生气。(生说师板书。)

研读课文,深入学习。

师:那我们为什么要摘花?读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自己读。(生自由读文段。)

师:谁知道原因啊?

生:母亲生病了。

师:生了什么病?为什么摘花?是为了帮母亲——

生齐:治头晕。

师:对呀,我们就去摘了花。在这一小节有一个生字“托”。生齐拼读。

课件出示“托”的几个义项,生选择这句中“托”的义项。

师:这还不是托一个人,而是托很多人,所以这就叫“四处找人”。(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为了帮妈妈治病,我和二哥去摘芭蕉花,课文第二节具体描述了我们摘芭蕉花的过程,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师引读第二节。适时解释“私塾”。)

师:看到芭蕉花,我们是怎么摘的?用直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生读出所划的句子,课件出示: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师:老师发现有一个字的字音没读准,哪个小朋友来帮他读准?

再指一生读句子,师领读“矮”。

师:我和二哥这时的心情——

生齐:欢喜极了。

师:为什么欢喜极了?

生:就能帮母亲治病了。

师:小朋友,在这段话中也有一“托”,你能用自己的动作做做吗?(指一生做“托”状。)

师: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语气较平淡。)

师:这托一个人是要用气力的,再用点力气读读看。

再指一生读。(突出了“托”。)

师:听出来了,你用力气托他了,谁再来读读看。

又指一生读。

师:真好!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我们费好大劲,好不容易摘下花,并把它带回了家。看第三小节,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学习。(课件出示生字及拼音:袖 捧 便 厅 容)

指生领读。再指生指认三拼音、后鼻音,齐拼读。

师:谁来做做“捧”的动作?

指一生(扭捏地)

师:大方一些,没关系,你会做的,没关系。

生自然做出“捧”状。

师:当我摘下芭蕉花时,我就是这样捧着芭蕉花来到妈妈的床前。谁来读读?(指一生读第三自然段前两句。)

师:真有感情,读得好极了!我为什么捧着花?

生:因为他觉得珍贵。

师:觉得珍贵,所以把它捧在手心里。(再指一生读句子。)

师:你的朗读让人觉得真的很珍贵,谁再来读读?(又指一生读后,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师:我们太想马上就治好母亲的病,可是当我捧着花来到母亲床前,会怎样说呢?

指一生说。(未能说清。)

师:当时的我只有五岁,摘来芭蕉花一定很高兴,一定会把这个过程说得很详细的,我们到了哪里,再说说看到了什么,再想想我们都做了什么。

再指一生说。(清楚一些了)

师:说得不错,表扬你哟。谁还来说说看。(又指一生说过程。)

师:直接,讲得非常具体,像这样把摘花的过程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如实地说出来就叫“照实”说。

生齐读第三节前两句。

师:可是母亲听我的话后——

生齐:连连叹气。

师:是啊,她说——

生齐:唉!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师: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质疑:生1:为什么说我们不争气?

生2:母亲为什么说要病死好?(课件出示句子,并在相应处划线、打上问号。)

师:当爸爸知道后,他会把我们怎么样啊?

生齐:训了一顿。

师:父亲会怎么训我们呢?

生:(讨论纷说)

教师作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