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元认知的实质就是学生的数学观念或数学素养,是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考虑问 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从上面对数学认知结构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认知结构具有下列的功能:1.选择。当数学信息(新知识)刺激时,数学认知结构必须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进行过滤,分化,以找出与新知识有所联系的已有的知识经验;2.同化,即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去说明、解释并容纳数学新知识;3.顺应。由于主体数学认知结构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当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不能容纳数学新知识时,则主体对原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以便同化新知识;4.预见。个体通过数学认知结构能从整体上把握数学事实或结论,从而产生数学直觉,显然,直觉带有一定的预见性质;5.迁移与运用,即数学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认知操作系统或元认知系统都可以影响后继数学学习、其他学科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

正因为数学认知结构具有上述功能,可以说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认知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结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又是数学认知活动的总目标。?

二、数学学习过程的模式

对于数学学习过程,我们认为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在数学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学习数学的情感系统的参与和影响下,不断地对数学新知识进行认知操作,结果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学习数学的情感系统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目标的要求。

(一)数学学习的新内容是数学学习的客体,它是数学教材所叙述的数学事实(如数学语言、符号、公理、原始概念等),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如数学定理、命题、定律、公式等)、数学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等知识组成的,是在一定时间限度内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因此,它可指一节课的内容、一节或一章的内容,也可指一门数学分支等。

数学情境是指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外部环境,包括教师创设的数学教学情境,课堂学习气氛等,它伴随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深入而直接地、持续地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甚至决定数学学习效果。

(二)数学学习的准备可以分为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两个方面。认知准备指学生原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先决认知条件),情感准备是学生能否专心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条件,它一般由先前数学学习效果、先前其他学习、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识和数学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等情感因素所决定的。

(三)学生有了适当的学习准备后,当数学信息(数学新知识)刺激大脑时,大脑就通过学习情景与数学信息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进入了学习的内化阶段。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