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孩子向长辈提出各种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等。也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在向孩子提出各种各样问题,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呢?

实践证明,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思维往往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如果你的孩子不大提出问题,或根本没有问题,这是不正常的现像。怎样克服呢?

首先须检查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的。一般孩子都具有好奇心,看看这,摸摸那,当他们有所表现时,如果遭到了大人的厌烦、斥责或冷淡,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敢提问了,孩子头脑中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也就不会多想问题了,大脑也不会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了。

因此,对孩子的好奇心必须加以重视和鼓励,克服冷漠厌烦态度,要想方设法鼓励和提高孩子的观察兴趣,鼓励孩子多提问。当孩子和鸽子玩时,可同他比赛,看谁提的问题多,或者由大人向他提出,促使他进行观察,提出疑问或找出答案。

比如,鸽子的眼睛为什么长在脑袋的两边?它为什么不停地东张西望?鸽子的嘴为什么是尖的?尖嘴上的泡泡是什么?(鼻泡)鸽子的脸为什么像鸡?脚为什么是红色的?脚上为什么戴个小圈圈?上面怎么会有数字呢?鸽子的毛也叫羽毛吗?飞的时候翅膀很大,不飞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小呢?等等。孩子能回答或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积极主动地观察。

同时,家长应经常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使孩子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中,这更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举例如下:

当孩子玩纸飞标时反复落地,拾起来又落地,可问:“这飞标为什么老扔不上去呀?为什么老往下掉哇?为什么不往墙上掉却偏要往地上掉?这是解释性一类的问题。

假如你迷路了怎么办?假如野猫又来叼小鸭了,你怎么办等,这是假设性一类的问题。

苹果的颜色是怎样的?你的新玩具的颜色是怎样的?这是描述性一类的问题。

摩托车和自行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猫和老虎像不像?哪些地方长得像等,这是比较性一类的问题。

牛、马属于野兽还是属于家禽或家畜?黄瓜属于水果还是属于蔬菜?这是分类性一类的问题。

鸡蛋从哪里来的?怎么会有煤气?这是起源性一类的问题。

当你向孩子提出问题后,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急于求得完善的答案,更不要马上把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而且会打击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