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伯牙绝弦》结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升华对“伯牙绝弦”的认识的:面对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你有什么思考?教室里小手如林——

生1:知音已去,再没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听懂伯牙琴声的了,无奈之下伯牙只好“破琴绝弦”,这是对知音的怀念。

师:这是怀念之痛。

生2: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琴师,伯牙身边不乏赞美,但惟有钟子期真正懂得他的琴声,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如今,知音不在,他只能忍痛破琴绝弦。

师:这是无奈之为。

生3:“士为知己者死”。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最好的知音了,他悲痛欲绝,于是,用破琴绝弦表达对失去知音后的黯然神伤的一种宣泄。

师:这是宣泄之苦。

生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钟子期用心灵倾听伯牙之弦,当知音已走,他不知道今后琴再为谁弹,乐再为谁奏,因此,失落和伤心让他破琴绝弦。

师:这是失落之伤。

生5:面对钟子期的突然离世,伯牙心里除了无以言表的伤痛,更多的是想到今后再也找不到心灵相通的知音了,破琴是最好的选择。

师:这是悲壮之举。

生6:“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钟子期死后,伯牙可能在无限伤悲中追忆与知己之间的深情厚谊,但物是人非,伯牙毅然 “破琴绝弦,永不复鼓”。

师:这是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