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惩罚上立场要一致,有些家长尤其是隔辈人因为“疼”孩子而做无原则的庇护,成了孩子不良行为的保护伞,不但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大人之间也会产生感情矛盾。

惩罚要与积极的帮助建议相结合,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因此惩罚后,父母要对孩子今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建议、帮助。例如,在告诉孩子“不要在墙上乱涂乱抹”的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在纸上画”。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墙上挂块小黑板或白板供孩子涂抹。

惩罚要慎用、要少而精,能用其他方式解决的,尽量用其他方式。不要管得太多,太琐碎,否则孩子容易成为“老油条”,产生逆反心理或给孩子造成精神创伤、畏首畏尾。要抓住重点本质的问题,而且要一管到底,坚持一贯性,这会更有效。

惩罚要及时,家长应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就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事情过去几天或几周再进行惩罚,孩子会搞不清为什么受罚,即使知道也不会有强烈感受。

惩罚要明理,惩罚孩子的目的在于矫正、减少其不良行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具体错在哪里,对事不对人。认识上清楚了,行为上也易改正,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是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但仍是好孩子。

惩罚孩子要考虑动机,不能光看结果,孩子常“好心”办“坏事”,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行为的,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惩罚极有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倒水喝,水倒多了溢了出来。这时家长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水可以少倒一些,倒半杯!”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