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国风到汉、魏乐府,从宋词、元曲到明、清以来的“小令”、“时调”,在这条多姿多彩的历史长河里,在这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曲艺,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乐器,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它体现着本民族的民俗、民情,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开创民族音乐文化繁荣的新局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然而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2]。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从世纪初以“学堂乐歌”为起点的音乐教育一开始就主张“以西为师”,走西化的道路。总体上就是把引进、填词的洋味的歌曲作为主要教材,以西洋音乐理论为指导。相反,对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则强调它落后、不科学的一面,采取轻视和忽视的态度,助长了盲目崇洋的思想,不利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二)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三)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