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大家都来援把手

社区私人儿童图书馆的出现,弥补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足,让广大市民和孩子从中受益。不过,这些靠着个人热情开办起来的图书馆,面临最大的难题是经费短缺。业内人士和专家呼吁,全社会都来援把手,才能让这些图书馆运营得更长久。

社区协调免费场地

公益小书房自2007年创办就是每周六上午借用一家民办幼儿园的活动室开展借阅。今年初,幼儿园不愿再借场地,小书房整整半年找不到免费场地。不过,创办者们最终在华清嘉园社区服务站找到了一间50平方米的免费小屋,虽然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大,但这给其他图书馆提了个醒。

按照国家规定,居民区都有配套的文体活动空间,很多街道和社区也开办有小型图书室,却又缺乏有心人把它们用起来。如果街道委员会、社区负责人能与私人儿童图书馆携起手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据悉,市新闻出版局正在调研明年在北京城区的社区中推广益民书屋的可能性。“社区中低幼儿童的阅读需求将是我们调查的一项内容,着重考虑。”

制度保证义工服务

出于种种原因,私人儿童图书馆普遍使用义工,但由于缺乏健全的义工制度,出现了很多头疼事。

“流动性大是最大的问题。”公益小书房负责人卞琦说。皮卡书屋的程欣补充道,不守时、迟到早退也是义工中经常出现的。而妈妈义工们通常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自然失去了对儿童图书馆的兴趣,难以长时间坚持。

其实,发达国家有现成的义工制度可以借鉴。美国规定,大中学生在社区里做义工是要被记入学分的。这样既解决了社区服务的短缺,又给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呢?

此外,北京已经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各区县的分中心也都有大量注册文化志愿者。他们与一般志愿者的区别就是具备文化特长,私人儿童图书馆可以与所在区县文委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

专家指导避免跑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私人儿童图书馆都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重视搞活动。搞活动可以单独收费,虽然每个孩子只收几十元钱,但也分担一部分图书馆的成本压力。活动与读书的关系要如何把握,活动所占分量该控制在什么程度,这些问题恐怕得求助业内专家了。

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健说:“首图已经在关注私人儿童图书馆的发展,也正在想办法予以支持。对于有固定场地且完全公益的私人儿童图书馆,我们可以支持一部分图书,并派出专业图书管理员协助其提高引导儿童读书的水平。”

近几个月,京城的私人儿童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仅去年12月就有“蓝月亮儿童图书馆”在海淀区花园东路花园公寓开放;“妈妈心儿童之家图书馆”在通州区武夷花园水仙园小区开放;“我的好朋友童书乐园”在朝阳区定福庄西街19号楼开放。今年6月,海淀区世纪城远大园里又开起了世纪城豆丁俱乐部儿童公益图书馆。再算上更早开放的皮卡书屋、公益小书房、墨盒子绘本馆和悠贝亲子儿童图书馆,北京面向学龄前孩子的私人儿童图书馆已近10家。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