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古筝传统曲目中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乐曲,在浙江、河南、山东、武林等流派中都有《高山流水》。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由古筝演奏家高自成于 1960年改编而成,借鉴了山东琴书中老八板的套曲结构,即以“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为板式框架.加入引子.并将第一段“琴韵”改为“小溪 流水”、第三段“夜静銮铃”改为“高山流水”,采用了古筝的加花变奏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吹松柏翠竹、山涧飞瀑流水的景象。乐曲沿袭了山东琴书中 曲牌联缀体的形式,同时又具有“起承转合”的中国传统美学原则。乐曲自编创以来,深受古筝业界的好评,不仅作为专业音乐院校古筝教材的经典之作,也广泛地 被各类社会艺术考级作为古筝考级规定曲目之一。

乐曲引子以饱满丰富的和弦开始,双手交替演奏的轮抹、刮奏滑音似山涧涓涓溪流清澈、灵动。第一段“小溪流水”乐风流畅典雅,用较缓慢的“按滑”音和级进音 程为主的旋律来模仿古琴的韵致与中正古朴。第二段“风摆翠竹”旋律轻快活泼.情绪明朗向上,演奏技术运用了较多的大指“托劈”技法。以大指小关节为运动轴 心,要求发音清脆,节奏均匀,颗粒性强.以表现翠竹随风摇曳的形态。第i段“高山流水”运用山东特有的“花指”奏法、大指“勾托”技法,并结合左手在中指 弹音的位置上作较大幅度的滑颤.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巍巍乎若高山”的雄伟气势.以及飞瀑拍岩的壮观场景。最后,作者在原曲的基础上将结束句做了修改,使乐 曲更加符合“高山流水”的意境。

《高山流水》通过触景生情、以物喻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崇敬之心,并借此隐喻人们渴求找寻知音、知己、知心的心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如同涓涓流水般源远流长。要弹好这首乐曲,不光要具有娴熟的技巧。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