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一方面表现了戴嵩的虚心之美,另一方面表现了小牧童不盲从,实事求事,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

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采取对比的手法进教学,将围观人与牧童的语言、围观人与戴嵩的态度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读中感受到戴嵩的虚心与小牧童的勇敢。

案例过程描述:

一、古诗导入

师:同学们,见到你们真高兴,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背古诗,是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怎么样?《所见》这首诗谁会背?(许多同学举手)哟,这么多同学都会背,那一起背吧!

生:(齐背)

师:背得真好!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谁吗?

生:牧童。

师:那牧童是做什么的呢?

生:我知道,牧童是放牛的。

生:老师,放羊的、放马的也可以称为牧童。

[城里的孩子很少看到牧童,对这个词可能理解不够。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让学生通过回忆、理解牧童的意思。]

师:是啊,你了解的真多。我们把放牧的小孩子都可以称为牧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一个小牧童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写字的时候要认真,一笔一画的写,注意这个“牧”字,它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牛字旁,右边一个反文旁,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指导写字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指导写字。]

师: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画家吗?

生:画画得好的。

生:画画得棒的。

师:那我们班班长画画得很好,能说他是画家吗?

生:不能。

师:那个擅长于画马的徐悲鸿是画家吗?

生:是。

生:我知道了画画得特别好的人才能称为画家。

生:画画得好而且有名气的人称为画家。

[了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画家,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

师:对了,画画得好而且出名的人才能称为是画家。那么这个小小的牧童和画家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去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师: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

生:我知道戴嵩虽然是唐朝的大画家,但是他却能向一个小牧童学习。

生:我还知道小牧童很勇敢,他敢向大画家指出错误。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大家都知道我国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戴嵩)可不能读成了戴高了(生笑)。一起喊一喊他

的名字吧!

[指导随文识字,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方法。]

生:(齐读)

师: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知道什么叫著名吗?

生:有名,画画得好。

三、精读感悟

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画画得好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

知道什么叫默读吗?就是不出声,用心读,边读边想。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师:谁来说说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画画得很好。

师:是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

生:我从“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知道戴嵩的画画得很好。

(相机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戴嵩的画多么受人们欢迎啊!谁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呢?

生:我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

生:我一进超市就来到卖玩具的地方。

生:我考试一考好,爸爸就表扬我。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老师的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就抢着回答,多快呀。(生笑)

[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还从第一自然段的哪些句子看出载嵩的画画得很好呢?

生:“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从这里我看出他画画得很好。

师:看来戴嵩的画画得的确很好,真令人佩服。你们喜欢他吗?来把你们的心情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戴嵩的画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很快呢,你发现了吗?

生:我从“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从这个沉思片刻我知道,戴嵩想得很快。

师:沉思片刻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想了一小会。

师:看来他构思很快。

生:我从“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他画画得很快。

师:你真会读书。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这儿有两个词写得特别好,是哪两个词呢?

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师:这是国画中的两种画画技巧,你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斗牛图,你们说哪儿是浓墨涂抹,哪儿是轻笔细描?(生指图说)

[通过直观的图画,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句画,看看你能看到些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戴嵩在那里认真的画画。

生:我好像看到了一幅生动的《斗牛图》。

生:我感觉到戴嵩画画的技术很好,画得很快。

师:是啊,戴嵩的画技真是太高超了,咱们们再去感受一下好吗?(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戴嵩的画画得很好呢?

生:我从围观的人的夸赞声中感受到戴嵩的画画得很好。

师:是吗?请你读一读。

师:谁能学着商人的样子称赞一下?(生读)

师:嗯,你是这样读的。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我想向他学习。

师:你真是个虚心的孩子,相信你也能读得很好。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但是我想比他读得更好。

师:有志气,请你读吧!掌声鼓励他。

师:谁能学着教书先生的样子称赞一下。

师:你是这样称赞的。我也想读,给机会吗?(给)

(师边读边做动作)

师:你觉得我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好,还带了动作。

师:大家都想读吧?(想)好,想读谁的话就读读谁 的话,自由地夸一夸吧!

师:想扮演商人的同学站起来,想扮演教书先生的人站起来。老师来读旁白,我们分角色来读好吗?

[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要重学生的个性,提畅个性化朗读。]

师:这里有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它们都表示赞美的意思,你们发现了吗?(夸赞、称赞、赞扬)看来呀,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咱们一起

来把这几个词读一读。

师:咦,同学们,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不是)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大画家的画呢?

生:哎呀,你真不愧为大画家啊,实在是画得太像了。

生:画得太神了,这两头牛就像要从画里跳出来了一样。

师:对,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赞美,就叫做纷纷夸赞。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夸赞大画家的画,可是,却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是谁呢?(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牧童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

师:谁还来大点声喊一喊?

(生读)

师:小牧童为什么喊这么大声啊?

生:因为人太多,他怕别人听不见。

生:这可是大画家的画,他不能让画家把错的画给别人看,

师:大家也来扮演小牧童大声喊一喊吧!听了小牧童这炸雷一样的喊声,围观的人都怎么样了?(看图)(呆住了)为什么大家都呆住了?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想什么?

生:大画家怎么会画错呢?

生:你这小毛孩,你知道什么呀?别胡说!

师:到底是大画家画错了,还是小牧童说错了呢?我们读一读5、6自然段就知道了。

师:到底是谁错了?

生:画家。

师:错哪了呢?现在我就是戴嵩,谁来给我讲明白了。(指名对照图讲)从这位小牧童的话中,我明白哪错了,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咱们把小牧童的话一起读一读吧!

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戴嵩是怎样的态度呢?

生:虚心地接受。

师:从哪里看出来戴嵩很虚心?

“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可以看出戴嵩很虚心。(板书:和蔼)

(师做两种表情,让学生说哪一种是和蔼)

师:让我们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吧!

生:从“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我知道戴嵩很虚心。(板书:惭愧)

师:看,“惭愧”两字都有个什么旁?

生:竖心旁,说明心里不舒服。

师:说得真好,能联系偏旁理解意思。戴嵩为什么感到惭愧?

生:因为他的确没的看到过两牛相斗的情形。

师:好请同桌同学一个演戴嵩、一个演小牧童,读一读5、6自然段。

(生分角色读、指名表演)

师:同学们,那么多人都没有看出画家的错,为什么只有小牧童能指出来呢?

生:因为他每天放牛,认真看了两牛相斗的情形。

师:是啊,要想发现别人的不足,还必须建立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同学们面对著名的画家,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小牧童指出了他的错误,你觉得这个小

牧童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很勇敢。

生:我觉得他很了不起,我要向他学习。

师:是啊,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时,就应该勇敢的指出来。

四、拓展升华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课件出示:我想说、、、、、、

我想对戴嵩说、、、、、、

我想对牧童说、、、、、、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生:我想对戴嵩说,你画画得那么好,还那么虚心地向小牧童请教,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想对小牧童说:你真勇敢,敢向大画家提意见。

生:我想对围观的人说:不要以为大画家就没有错,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想想。

师:你还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吗?

生: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大画家虚心向别人请教。

生:我们要向牧童学习勇敢地指出别人的错误。

生:我们要向牧童学习认真的观察生活中的事情。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不论是大画家的虚心,还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正因为戴嵩虚心听取了小牧童的意见,以后每天都到乡

村观察两牛相斗的情形,后来再次画了牛图,你们看,(课件出示)这幅图更加逼真,更加栩栩如生,成了流传百世的名画,这幅画现在珍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馆。

师: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收获吗?老师还有几句名言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真实的话永远是最好的。

(齐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