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寻月》是小学语文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篇难于教学、难于感悟的文章。怎样选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怎样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文本?是我在教学本课时所作的尝试。

师:小朋友,中秋的晚上,小院里洋溢着快乐详和的气氛,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更是给这个宁静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欢乐与美丽。文中有许多地方描写了中秋的月亮,划出来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1)奶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一看,是呀,那月亮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师:“月亮进来了”,什么意思?

生1:是说月亮照进屋子里了。

生2:是说月亮出现在穿衣镜上了。

师:月亮是怎样进来的?

生:它是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的。

师:哦,“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月亮?

生1:这是一个调皮的月亮,它悄悄地溜进屋子里,好像故意不想让我们知道似的。

师:嗯,好一个调皮的月亮,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注意这个月亮的动作、神态,它是款款地、悄悄地溜进来的,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2:我仿佛看到月亮款款地、悄悄地溜进了屋,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师:嗯,它的动作一定还很优雅,款款地,轻轻地,没有声息。

生2:对,像个模特儿。

生3:我仿佛看到月亮也长了手和脚,它趁我们不注意,就蹑手蹑脚地溜进来了。

师:哦,“蹑手蹑脚”,好!

生4:我想,月亮应该是一位爱美的姑娘吧,它一定披着轻盈的白纱、迈着轻盈的脚步,要到屋里来照镜子呢!

师:是哦,这中秋之夜,倘若少了这迷人的月亮,那会少掉多少情趣呀!

……

评析:孩子的想象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体验和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孩子们透过 “款款地”、“悄悄地”、“溜”等词,看到的是一个有着一定个性、一定感情的月亮,于是他们眼中的月亮就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人的色彩。

(2)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也该是十分漂亮的女子。

师:自古以来,人们有过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作过无数关于月亮的猜想,月宫里住的是谁?会是什么样子?她在干什么?

生1:月宫应该是银铺的,玉砌的,美丽极了。

师:像什么?

生1:像一座童话的宫殿。

生2:此时此刻,嫦娥仙子应该正在月宫里翩翩起舞。

生3:不对,我觉得她应该是在思念自己的丈夫后羿。

生4:我还仿佛听到了嫦娥轻轻哭泣的声音。

生5:我仿佛看见嫦娥抱着玉兔,站在桂花树下,正轻轻地和玉兔说话呢,我想她一个人住在冷清的月宫里,一定觉得很孤独吧。

……

评析:一句简单的猜测,加上老师一句富于智慧的点拨,实现了文本同孩子们所了解的有关传说的结合,迸发出一朵朵美丽的想象之花,在孩子们面前展示的便是一个有声有色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