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打造以级组为单位的研习团体,让教师与年级组的同伴共同规划课堂教学并且共同反思与分享教学经验,在研究中学习,在互助中发展,引领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创新,从而提高每一位语文老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级组集体备课——同伴分块钻研,合作共享——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吃透教材”、“通晓学情”,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级组研习团体,倡导同伴互助式的集体备课,从而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同伴互助式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以对文本的把握为载体,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对话,进行了专业的切磋、协调、共享、合作。导正以往有些学校同年级几个教师就两、三篇课文作为研讨的对象,拟定好教案,填写好学校下发的表格后上交便了事的做法,建立起既有创新又富有实效性的架构:任教相同教材的教师分块钻研,撰写教学预案

与同伴分享教学预案,每人拥有整册教材的教学预案 根据“学情”修改教学预案,形成自己的教学预案。

在这样架构的导引下,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年级组的老师在寒暑假前集中研读教材和教参,整体把握教材,形成统一认识。然后,由年级教研组长分配,每人负责哪些单元的备课,要求在假期完成,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自己的教学预案和上课所用的教学演示文稿发给其他教师。老师再根据自己所教学班级的“学情”,在他人的教学预案和教学演示文稿中,进行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预案和教学演示文稿。

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们以备整册教材的精力去备好自己所负责的单元教学,而且各自完成的教学预案是给同事借鉴的,因此,每人都是尽心尽力地做到最好,所以,那种认真的程度,那种对教材深钻后用心撰写出来的教学预案的质量比任何时候都高得多。这样,级组教师在共通共享中,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的外化、冲突与融合中,趋向多元互补、生成创新的教材分析、教材研究高境界。也把教师们从东搬西挪“凑”教案的应付式备课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来搞教学研究,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级组日常教研——同伴研讨课例,实践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研究只有完全落实于课堂,使之成为天然的实验室,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我们以常态的课堂教学探究为突破点,开展行动研究,将教研重心指向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课例,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同伴互助式研讨活动,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自主研究,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集体备课是粗放型的,个人独立备课是缜密型的。虽然是同样的教材,但不同的教师在理解和处理教材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在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对话,建构出不同的意义,赋予静态的教材以生命的活力,将教材激活。如四年级组的语文教师在准确地把握《去年的树》的重点和难点后,各自再次深钻教材,根据所教任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教学特色,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深刻地激活教材,教学实践各具特色。如雷老师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第15至17自然段时,体现了一个 “想”字:四人小组围绕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汇报后,她设计了一系列的说话练习“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在想 _________。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她在想____________。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在想 _________”。黎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读”字:一上课她就让学生自由读全文,了解四次对话的内容;再指导学生朗读四次对话,探究文章的主题;最后在下课前又让他们齐读全文,使学生再次整体把握文本。刘老师的设计体现了“读写结合”理念:在完成课文教学后,她创设了这样的情景“鸟儿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此时,在火光中出现了大树的身影,听着鸟儿动听的歌声,听完后,大树说___________鸟儿说______________”。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下了鸟儿与树的对话。而叶老师是以朗诵自编的一首小诗来结束全文教学的,“朝夕朋友终分离,春回大地会友至。独见树根心焦急,四处寻觅惆怅已。面对灯火本无言,想起承诺开口唱。大树奉献在蓝天,鸟儿守信留人间。感谢作者供美文,教我做人求真挚。”既展示了该教师的语文素养,又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中回顾了全文,并深化了课文的主题。四位老师选取了“几人上一课”同伴互助教学模式对《去年的树》进行了四轮课堂教学全程观摩和研讨,改变了唯教材、唯教参的做法,把教材概念化的知识细节化、情节化,创造性地研究教材,从而准确、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持续探讨,寻找最佳的教材处理方式。

新教材不仅传承知识,而且把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显现其间,注重对话和开放,重视实践和探索。在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中开展“一课几人上”同伴互助教研活动,让教师结合同一个课例进行“教学诊断”,分析问题,实现观念的碰撞与交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四年级语文组为例,三位教师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进行了四轮课堂教学全程观摩与研讨。其中对板书设计与运用就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在级组的研究中习得并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该课教学的实效性。在第一次执教的板书中,仅写了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年青人(无私奉献)以及李博士(无私奉献)等词语。这样的板书不太利于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

高尚品质,随学生的感悟板书右边的词语,最后回顾全文,探讨“生命桥”的含义,板书“血脉亲情”。方案确定后,由刘老师执教。板书图文并茂,并在课堂中随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而生成,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样,老师们在彼此之间逐渐体会和领悟一个具体教学课例中所蕴含的课程发展理念,层层深入地开展了富有实效的语文实践。三次教学,三种不同的方案,是对课例持续深入的探讨与对话,是对语文课标的解读与实践,也是对教师自我的超越与提升。教师得到了专业的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提高着其的实效性。

(3)平等交流,开放性地进行自我反思。

在级组研习团体中,通过结合课例进行“教学诊断”,教师们既看到自己教学的闪光点,也必然会发现自己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态度和方法进行研究,需要我们由被动学习,被动研究转向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克服重听课、轻评课,吹捧多、建议少的倾向,扎实地开展会诊式研究。这些做法不仅要求听课教师发表看法、建议、更多的是,让授予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得与失,以及从同伴的教学中得到的启示。如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对《去年的树》的教学反思中,不是在评出孰优孰劣,而是将精力放在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在充分肯定同伴在教学时,创造性处理、整合教材的做法,并根据教师在实施教学预案时,学生的学习参与状态及课堂资源的有效生成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教研实在,氛围和谐。叶老师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的反思中写到“我们深钻教材,不厌其烦地执教,力求吃透教材,探索出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也让年青教师在一次次的研讨中得到专业的成长。使每一位热衷于规律性实验的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以换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也让每一位有着研究精神的教师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见解,以换取他人的信任和认同”。我们的老师就是在开放性的反思中,重组、修正各自的认知结构及专业理论,进而获得建构和专业成长的机会。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反思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师的反思中提高。

(4)求同存异,发展性地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开放性的教学反思之后,对于同一种教学设计,便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级组研习团体中的每个人都没有去追求细枝末节的完美,而是从教学的大局着眼,发展性地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目的在于提高自己审视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同伴互助中促进个人专业成长。为此,在研讨课例结束后,级组的教师在自己的反思以及听取了同伴的建议后,每人都从找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策略、做出具体安排、形成怎样的教学特色这五方面来撰写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变重横线的点上的点拨为重纵向的线上的跟踪指导,让我们的老师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去伪存真、扬长避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成,才会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才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真正体现。

三、级组课题研究——同伴专题研讨,教研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在打造级组研习团体中,我们提倡级组围绕学校的大课题,确立自己的子课题,以课题的研讨为引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四年级的老师,她们以“中年级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体现的策略与研究”作为子课题开展研究。并且,四位教师在这个子课题研究中,又各有各的关注点,也就是说围绕子课题又确立了自己更小的研究课题。这样,教师们在级组教学研讨中,不仅关注在教学设计、教学进程中,更多地是在关注着教师“教”的有效性,学生“学”的指导性。更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中,紧紧围绕自己确立的课题来开展,从而使自己走上了“教与研”相结合的专业成长道路。只有一位教师走上了“教与研”相结合的专业成长道路,他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生命的成长,课堂教学也在他焕发的生命中得以不断地提升着实效性。

总的说来,打造级组研习团体,就是在建立一个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让教师与级组同伴组建成专业团队,通过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开展,进行专业的对话、交流、协调、合作、分享,从而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不断地得到专业成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得到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