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精雕细啄”,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普遍意义上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教者“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学生却如同“被折了翅的雄鹰”,再也难以展翅高飞。

在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反思中,笔者感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认识钟表》的两个教学片段,由于受新旧理念的引导,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也截然不同。

[片段A]

⒈多媒体出示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钟面上有一根长针,一根短针。

师:长针还有个名字叫分针,短针也叫做时针。(板书:分针、时针)

生2:我发现钟面上有1—12个数字。(多媒体闪烁演示)

生3:我发现这个钟面是5点。

师(有些不自然地):是吗,你真聪明!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面,在钟面上找一找时针、分针,同桌说一说。

⒉出示两个钟面(2时、9时)

师:你会看吗?

生4:2时、9时。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5(指着2时的那个钟面):我妈妈跟我说过,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2,就是2时。

师:真了不起,已经学会看钟面了。那这个为什么是9时呢?

生6: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

⒊请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6时。同桌说说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从6时到7时,要经过几小时?7时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请拨出12时,你发现了什么?

⒋刚才我们认识的都是整时,这些整时的钟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应该怎样来读呢?(小组讨论)

得出:读整时时,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

[片段B]

⒈展示美丽的钟表世界。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