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孙萌表示在后来的学习中,她也习惯先在脑海里勾勒出相应的“场景”,这样不仅让解题的“逻辑性”更强,对知识的记忆也比较深刻,这都得益于爸妈从小“有感而发的”教育。

在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方面,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的妈妈说道:“四岁多那会儿,她的外号就叫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基本上是有问必答,答不上来也鼓励她自己探索,并没刻意培养,只是单纯地想保护孩子求知的欲望,前段时间她突然跟我说,在她四岁多的时候,她就知道真理是无穷无尽的了”。

启示:我们无法逼孩子学习,却可以培养孩子对思考的兴趣。

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他们爱学习,也爱生活

生活中,烦了就画画,累了就听歌,压力大就去跑步……在谈到如何面对压力时,所有的状元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自己的小爱好。

而在校园里,他们也不是只出现在课桌前的“好学生”,班级活动组织者、社团红人、校园歌手、班服设计人……他们说“考分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在学校收获知识以外的东西,会更美好”。

寒窗十年,只有劳逸结合,学习才会成为发自内心的享受,采访中一个状元说到自己从小爱看漫画,老师在一次家长会后与母亲面谈,提醒看漫画会影响孩子学习,母亲感谢了老师的关心,表示会多多关注,但同时也解释道“漫画是他的爱好,这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对于如何处理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母亲一直对他表示出尊重与信任。

他说妈妈的做法让他认识到“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但在搞好它的前提下,参与一些其他的活动,也是我们的幸福。”

启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四、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采访中,孩子们很少提起父母对自己口头上的教诲,说得更多的却是爸妈行动上的感染。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