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文化交际

对于交际能力,从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模式到卡内尔-斯温、巴克曼到李筱菊提出的交际模式,虽然都设计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分,但是都是一个包含文化内交际和文化间交际两个方面的广义的交际,对跨文化因素涉及较少。由于,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具备一般的交际能力要求以外,还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如文秋芳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所示(图4-7)。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交际双方必须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莫兰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文化能力、学习能力等同属于个人能力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表现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认同,对文化的适应,所做的改变和自我建构。

二、语言文化学习

有关文化学习的研究发现,文化中相当大部分不是遗传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和社会活动中学习的。与其它知识的学习不同,文化学习的社会性、传播行和动态性比较明显。文化的学习既有隐性的习得,更有显性的学习。对于文化的学习,人们曾提出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默兰在科尔伯(Kolb)体验学习基础之上提出的文化体验模式。根据文化体验模式的观点,文化学习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文化内涵、文化内涵学习活动、预期结果、学习内容和实际学习结果。体验学习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隐性的学习方式,而是带有明确文化学习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学习循环。如图4-9所示,文化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学习者不时地接触学习者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文化差异进行描写、解释,做出自己的回应,达成对目标文化的适应。学习者通过反复的差异接触、描述、解释与适应,逐步接触目标文化,直到达到预期文化学习目标。这一体现学习循环模式说明,文化学习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涉及文化比较,涉及学习者的情感管理和学习者自身文化影响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