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猎鹰》是作家马文强的长篇小说。本书围绕着在固仓草原上关于猎鹰的走私和保护的故事而展开。青年画家燕昭到当年父亲插队的西部小村庄去创作、采风。在那里,他结识了当地的驯鹰艺人,为他们精湛的驯鹰技术和对鹰的热爱而折服;在那里,他也见证了人性的丑恶,那些猎鹰走私者为了高额利润而不惜铤而走险。他甚至卷入一场与鹰有关的风波之中。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之后,燕昭对鹰、对鹰文化、对自己所从事的创作,均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为了这部作品,马文强在西北一待就是7年,行程数万里,几经打磨,终于有了这部关于猎鹰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在书中,马文强向读者缓缓地铺展开了一幅辽阔的西部画面:那“绵羊毛一样的云朵簇拥着,云朵下的草场,草场上的花草牛羊……”新疆阿合奇县的苏木塔什乡,是中国猎鹰之乡。马文强在那里见到了柯尔克孜族的驯鹰艺人们,他们痴迷于驯鹰,养鹰,也爱鹰,那种爱,是存于骨髓里的爱,是人与鹰、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让人感到诗一般的柔软和美丽。

而在新疆的其他地方,马文强也见到了人与鹰的另一种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走私分子冒着高风险,不惜一切代价,将猎鹰一只只地贩运到境外去。一年年过去了,猎鹰一只只地减少,猎鹰的价格越来越高,走私分子则越来越疯狂!捕杀、网套、围猎、暗养、运输,许多的环节都会导致猎鹰的死亡……作者借燕昭之口,表达了对猎鹰这种古老文化行将消失的担忧和遗憾。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并不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幸福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生态失衡、物种灭绝、能源枯竭和人们精神层面的道德沦丧,可以说,人类整体处在安全感缺失的边缘。近年来,一些作家以一些行将灭绝的动物为题材创作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忧患意识,在自然失衡的忧患悲戚中隐含着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担忧,像贾平凹的小说《怀念狼》等。在《猎鹰》中,我们也同样看到了作者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猎鹰》从表象来看,讲述的是与鹰有关的故事,其实,隐含着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批判。“鹰文化”的濒临失传,正是对人与自然一步步失去和谐的反思。鹰,在故事的曲折发展中一步一步直抵我们心灵深处,不由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