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写景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在新课标中它和 写景散文的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一样的;

1、理清思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对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3、在理解鉴赏作品的基础上,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与处理: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自读课文,在第四单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本单元”江山多娇”壮美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本单元人文教育的情怀。 新课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培养学生体验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增强保护美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用小标题巧妙布局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与其它内容的联系:

如何培养学生体验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呢?我们首先要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多娇,他们访名山游大川,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真切地记下来,但每篇文章的写作重点有略有区别,《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是文言文,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贬谪生活中微妙复杂的感情;《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是现代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了如画、奇特、瑰丽的自然风光;而《美丽的西双版纳》作者除了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还小标题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西双版纳古老质朴的民俗风情,这样不仅体现了“江山多娇”的主题,还更好的升华了人文教育的主题。

教材知识点: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此为依据,我认为本文应让学生把握的知识点有;

1、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品读文章精美片段、赏析文中优美词句。

3、从“笑对生与死”片段入手,明确作者写作意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4、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5、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美国教育学家说:“科学地确定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确定了文章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

学习文章运用小标题构建文章的方法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培养学生体验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运用小标题构建文章的方法。体会文章的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品味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发现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美,感受到了西双版纳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更欣赏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对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热爱的思想感情。那么,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也身临其境呢?

教法选用:

美文要美读,美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方法。其目的在于传达语文课文所蕴涵的美,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课文的美读呢?如何使美读发挥美感效应呢?

1.提倡吟诵:若是读白话文,要反复朗读,达到吟诵; 若是文言文,要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读出韵味。

2.注重语感:尤其是那壮美的感受,必须要美读才能获得;语感的加强,又会增强美读的效果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调动想象:人们通过想象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熔铸到感知的对象中去,从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美读的好处在于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引起对作品的情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我用“读”贯穿课堂始终,用媒体演示法、启发点拨法、角色转换法、评价激励法,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激情、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欣赏美、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把握写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媒体演示——启发点拨——角色转换——评价激励

环节设计 以“导学讲练”

模式为依据,以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审美为目的,我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创设情境,体验美

音乐里的西双版纳,美文要美教: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播放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音乐里的西双版纳)

 整体感知,感受美

(课文里的西双版纳)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所以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朗读课文——感受西双版纳的景物美。 朗读课文,自主思考;

(1)西双版纳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以 “西双版纳 ”美在。.....",说说西双版纳的美。 ( 这一环节采取的形式是自学,让学生自主明确西双版纳的景物特点。)

 重点研读,鉴赏美

(摄影师眼里的西双版纳) (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来体现。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选读画面,鉴赏文章的语言美。)

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

2、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设计你的拍摄角度,并说说你是依据文中的哪些词句来设计的,请用这样的句式描述你的设计: 我喜欢 ,我将以 (仰视/俯视/远观/近看/特写等)的角度,这样能体现景物的 等特点。我是依据文章的 (词或句子)来设计的,因为这个(词或句子) 。(赏析)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分析内容,体会富有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3、同桌交流,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同桌对学的方式与作者同游同赏,鉴赏文章的语言。)

(四) 小组合作,表现美

(导游眼中的西双版纳) (本文是一篇游记,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怎样带领你的游客神游西双版,我设计的第四个环节是:跳读课文——身临其境表现美) 跳读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选择一处文中你最喜欢的片段,以导游词的形式向游客介绍。

请你用这样的开头:“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 ,大家看 它美在„„”。(请你声情并茂朗读,达到吸引并感染游客的目的,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导游身份介绍这一美景。)

(学生角色转换,变成导游,通过活动来完成朗读理解与欣赏内容,完成目标,使学生耳目一新。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群学的方式来进行表现。)

 写法探究,探寻美

(作者眼里的西双版纳) (小标题构建文章是本文的一大亮点,由此我设计了第四个环节——写法探究,探寻美) 略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文章在写法上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这一个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重点点拨的方式来进行)

 学以致用:创造美

(我们眼里的西双版纳) (明确了写法,就要学以致用。选取家乡一处旅游景点,写一段导游词,由此引出第五个环节:学以致用——创造美] (师引导学生探究写作特色,今后借鉴)。

1、请你采用导游词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家乡名胜。

2、学习课文的小标题形式,为你的导游词拟一个精彩的标题。

(这一环节是课堂反馈环节,采用自主完成、组内交流、班级展示的方式进行)

 总结提升:畅想美

(未来的西双版纳) 《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是景美、人美、语言美的完美结合,整节课我们共同穿梭在美丽的热带雨林,做客在翠竹掩映的傣家竹楼 ,感受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如果大家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鉴赏美的心灵,创造美的言行,让我们放飞想象,发挥联想,畅想一下未来的西双版纳,由此引出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提升----畅想美。

八、环节设计意图

下面我谈一下,我设计这些环节的意图;

1、有机整合文本,体现教师理性思考。 这篇课文内容较多,我重新组合文本内容,明晰教学思路。我抓住文章题目中的“美丽”一词,从景色美、人文美、语言美三个层次解读文本,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意识。

2、巧设教学情境,通过活动解读文本。 我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分别设计了“摄影师”、“导游”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欣赏美。

3、充分利用资源,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文章散发着浓浓的傣家少数民族气息,但江南水乡离北国学生的生活较远,我利用课前时间播放我的教育博客中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激趣,增强了学生对西双版纳的感性认识,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我觉得课堂永远没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我才能有探究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教海探幽无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智慧减少教学中的遗憾,让我的每一节课都精彩无限!(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