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主体训练的原则。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有多认、多读、多操作的机会,防止少数幼儿能获得训练机会,大多数则在教学过程中渐渐成了与阅读无关的旁观者、听众,失去兴趣和信心的情况发生。

5、反馈调控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眼神、语言、动作和奖品来刺激幼儿,不断地吸引全体幼儿的注意,调动全体幼儿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全体幼儿的均衡发展。

6、反刍互渗的原则。牛吃草和古人学古诗都是“反刍”现象。我们在幼儿可能的情况下让其大量地吸收知识,但不要求立即全部理解,可以先把知识储存起来,留到以后慢慢理解。即不必一定要把一篇文章中所有的字都会认、理解后再学下一篇,应该

及时往下学。

四、快速识字阅读的教学方法

在没有学习快速识字阅读前,我们发现幼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幼儿还没有形成由左向右依次指读的概念;第二,识字不多,大约在50个字左右;第三,幼儿对识字、阅读不感兴趣。因此,针对以上情况,为更快、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运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先背后认法”。即先把所要学习的儿歌背诵下来,再通过“以手指字”的形式,使字音和字形达到重合,完成辩字音、认字形的过程,达到正确认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步骤:

(1)背儿歌:教师采用相同节奏的拍手或跺脚,变节奏的拍手或跺脚,以及律动操和舞蹈动作等动感较强的形式,带领幼儿背儿歌。

(2)指读训练:指读的字图字体要大,句子要短,旁边配有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图。教师进行指读的演示,点指从左向右一个字一个字地指。教师用“小鸡啄米”、“指星星”、“打小手枪”等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幼儿指读的兴趣。教师有时还用“误指”、“误读”的方法来训练幼儿的指读常规。

(3)提目的字,边背儿歌边提目的字。为了让幼儿掌握未知字(目的字),强化已知字(兄弟字),在提目的字的同时,可以采用“兄弟互认”这一教学环节,如:“小青蛙,呱呱呱”中的“青”的兄弟是“清、蜻、请”,“呱”的兄弟字是“瓜、爪、抓”。在学习“青”和“呱”的同时,复习巩固了已经学过的字形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兄弟字”。

(4)“文字搬家”,就是把所要掌握的目的字从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请”出来,做成字卡搬走,放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里。字卡做成“汽车、大炮、小白兔、大灰狼”等各种形状,这样就可以达到双重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奖品实施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5)“游戏识字”往往是用围绕所提的目的字,进行空、填、盖、猜的形式以及创设竞赛游戏情境。运用角色游戏和体育游戏巩固复习幼儿所学的目的字。

2、“故事提放法”。就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流动,相继提出目的字、骨架字。以《小山羊和狼》为例,教师说出“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山羊”这句话之后,把里面的“羊”字提出来,接着讲“去河边喝水”,再把“水”字提出来,接着“狼看见了”,再把“狼”字提出来……,以此类推,这样就实现了字不离句、句不离文,每个目的字都浸泡在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当中。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