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如果将幸福绘制成一本画册,翻开孩子们的画册,里面可能画有玩具、美食,还有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的画页,与父母在一起的温馨画面也在其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探索之于孩子们也是一种幸福,探索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而且也使他们主动地发展着、成长着。怎样调动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帮助幼儿养成初步的探索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探索成为幼儿主动、愉快的一种学习方式。

瑞士哲学家皮亚杰指出:“为儿童提供实物,鼓励儿童自我操作、自我探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总是积极创设条件,让孩子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比如:班里养了一只乌龟,我们一直没喂过它。有一天,孩子们围着看时谈论起了一个话题:“小乌龟吃什么呢?”有的说:“吃蚯蚓。”有的说:“吃饼干。”还有的说吃米……有的孩子征求我的意见:“老师,是不是呢?”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请他们自己喂一喂乌龟。不一会儿,孩子们将自己的零食贡献出来,他们将掰下的一点零食放到了玻璃缸中,然后瞪大眼睛,等待着心中谜底的揭开。可乌龟在美食面前竟无动于衷,一动也不动。“老师,乌龟什么也不吃,饼干、山楂片、虾条、火腿……它都不肯吃。”我说:“也许小乌龟也和我们人一样,人多了就不好意思吃呢。”孩子们心领神会地走开了。又过了一会儿,有孩子等不及了,他们走到玻璃缸前,看看乌龟有没有动静。“老师,它什么也没吃呀。”“我知道了,乌龟不喜欢吃这些东西。”……一下午的时间孩子们观察了好几次乌龟,他们了解了乌龟对食物是有一定选择的。第二天,宇宇用纸杯带来了三条蚯蚓,我们把它放到了玻璃缸中,乌龟还是不为美食所动。有的孩子见状就说:“乌龟不吃蚯蚓。”我没说什么,而是请孩子们耐心等一等,然后再观察。当孩子们再次观察乌龟时,他们发现玻璃缸里的蚯蚓只剩下了两条,而乌龟呢,正伸长了脖子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蚯蚓呢。孩子们飞快地跑来向我报告:“老师,原来乌龟喜欢吃蚯蚓。”“我回家再挖蚯蚓喂乌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孩子们了解了乌龟爱吃的食物,而且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也被激发出来,孩子们和乌龟成了好朋友。

在开展活动《幸福七彩泡》时,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吹泡器,吹泡器出口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尽情地吹泡泡,这可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他们乐此不疲。“出口处是三角形的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方形的呢?”我的问题一出,孩子们便忙着探索起来,探索过程中他们还相互观察,最后就有答案了。无需说教,孩子们在快乐的探索中了解到了泡泡的形状都是圆形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体验到了吹泡泡的乐趣。可见,端坐静听不适合幼儿的学习,探索才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积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索能力。

探索充满了魔力,令每个孩子都为之着迷。在愉快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中,孩子们快乐着、发展着。

在开展活动《七彩音乐瓶》时,我请小朋友们自己逐个敲敲音乐瓶,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相同瓶子里水的量不一样多时,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是不同的。瓶子里的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低沉;反之,声音则高、脆。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开展活动《调皮的风》时,为了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了解风的作用,我和孩子们带着纸、彩条、塑料袋、小手巾、风车等来到户外。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自由探索起来,他们探索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有的孩子高举着彩条,当发现彩条动时,便会异常兴奋地大喊:“风把彩条吹起来了。”也有的孩子边跑边说:“我感觉到风了,它吹到我的脸上了。”手拿风车的小朋友看到风车转起来后更是笑逐颜开、欢呼雀跃……当我看到这一幕幕后,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兴奋。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发现着,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等都获得了发展,这样的学习多么有意义!

在组织幼儿玩沙包时,我请孩子们自由探索沙包的多种玩法。孩子们人手一个沙包,开始自由探索,院子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老师,我会用头顶着沙包走。”“老师,我可以夹着沙包跳。”“我还会抛接沙包呢。”……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涨,争着向我炫耀。他们的玩法五花八门、很有创意。无疑,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精神。几年前我带过中班,记得有一个活动叫《美丽的冰锣》。下午快要离园时,我将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塑料杯中,然后加入漂亮的小彩纸和彩条,最后将塑料杯放到寒冷的室外。“孩子们,你们知道塑料杯里的水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吗?”孩子们纷纷摇头,脸上写满了疑问。“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有孩子小声嘟囔着。“明天揭晓答案。”我故作神秘地说。第二天一早,有的孩子一入园就向我“报告”:“老师,我知道水放到外面会变成什么,会变成冰。”“就是就是,我在家里做实验了。”有的孩子高兴地附和着。我心底暗喜:不错嘛,孩子们有探索的精神。当美丽的冰块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不由地发出“哇”的声音,“真漂亮,冰块里还有五颜六色的彩条呢,回家我也要做美丽的冰锣。”此后的几天,孩子们都徜徉在探索的小天地中。我想,也许探索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以后探索的精神会伴随他们的成长。又如:在开展《有趣的影子》这一活动时,孩子们在院子里观察自己的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呢?”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于是决定自己去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对影子的形成有了初步的理解。随着这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不断提出了新问题:“为什么影子有时在前边,有时在后边呢?”“为什么有时影子很长,有时却很短呢?”新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再次去探索、去发现。这个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他们将探索的目光投向了另一方天地,开始新的探索。在玩“我和风儿做游戏”时,孩子们胸前的报纸总是掉下来,“怎样才能使报纸贴在身上不掉落?”孩子们就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索着、总结着,最后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们的探索精神逐渐形成,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总之,我觉得我们应该让探索成为幼儿主动、愉快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要积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我们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

打开记忆中的画卷,孩子们探索的一幅幅画面重又浮现眼前,一幕幕都那么温馨、那么快乐、那么难忘,而我愿意同孩子们一起绘制出更多的“探索”画卷,让孩子们的成长因探索而快乐、而精彩。

愿孩子们的成长路上,探索永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