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平时多留意孩子的一些变化,很多疾病就能在早期获得治疗,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绝大多数疾病的病程是可以预测的,但有时疾病的变化会超过想象。

临床上发现,不论是何种疾病,在变得难以收拾前,其实在病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因此,需要家属配合留意一些疾病严重度的变化,以期能早日发现与治疗。

活动力:许多家长会因为孩子出现某些症状而慌忙就医,例如发烧。其实以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而言,间歇性发烧两、三天是十分常见的。只要不是持续高烧,一般来说,都是属于疾病的自然病程。

当发烧时,可能精神会稍微差一点,但一退烧,活动力就正常的话,基本上就不用担心。但是如果没发烧时,精神不佳、活动力也减退,就要请医师再行评估。

食欲:生病时,食欲减退是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口腔有溃疡或扁桃腺红肿时。这时常会请家长准备一些易咀嚼消化的食物,供幼儿进食。

同时适量增加水分摄取。只要排尿量正常,口腔湿润,基本上可排除脱水的可能性。但是一岁以下的幼儿,父母需特别注意奶水摄取量,如果低于正常时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时,就要小心。

呼吸与心跳:心肺功能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条件。以学龄前儿童来说,心跳超过每分钟一百四十下,呼吸超过每分钟六十下,或呼吸有杂音时,这也是病情加重的前兆。

不正常的神经学反应:例如不曾发生过的反射动作或不正常的肢体动作,幻听、幻视、喃喃自语或语无伦次。这些都代表中枢神经的严重问题,千万要特别小心。

不正常的出血:例如血便,血尿,或出血点,这可能代表严重的感染。

持续而无法消除的症状:例如持续的腹痛,可能是很难诊断的盲肠炎作怪。如果症状在治疗后有加剧的现象,或是无法完全改善时,就务必回诊。

小儿疾病有何特点

小儿与成人在解剖和生理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各器官、系统在发育和功能上不成熟,免疫力又不同,所以,同一病原侵入到小儿与侵入到成人就可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小儿生病后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是不同的。

(1)败血症: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容易得败血症,可由各种细菌引起。因新生儿及小婴儿的皮肤非常柔嫩、血管丰富,假如大人的手上带有细菌抚摸孩子或护理孩子时,就能使细菌从皮肤进入体内到血管,由血管到全身而形成败血症。大孩子或成人的皮肤抵抗力强,细菌进不去,即使细菌进入也只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小小的脓疮,顶多形成一个脓包。细菌不只是从新生儿或小婴儿的皮肤进入,还可以从粘膜进入,新生儿还可从脐部进入而引起败血症,这在成人是少见的。

(2)感冒:小儿感冒可发高热,病毒性感冒高热可持续7~10天;高热时还可引起抽风;有的小儿感冒可引起吐、泻;小儿因感冒引起鼻塞,导致呼吸困难,不能吃奶;大孩子感冒可以引起腹痛象急性阑尾炎。成人感冒时顶多有点不舒服,还可如正常人一样吃、喝、工作。

总之,小儿的病症往往不典型,变化多样,病情发展快,容易恶化,所以小儿有病应及时合理地诊治,不能延误。但小儿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小儿是在生长旺盛时期,有病容易恢复且不易形成慢性过程,这是令人高兴的,但不是所有病都如此,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